成都运司西园亭诗 翠锦亭
阑干窦溜长,䆗窱空埃静。
修林密总翠,尽得锦城景。
云舒青青色,风散骚骚影。
未为夜行人,共此昼夜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雾气慢慢消退,露出一片宁静的景色。浓密的树林和翠绿的草地让锦城的美景一览无余。云朵在蓝天下悠悠漂浮,仿佛淡淡的水墨画;风吹过,宛如吟咏着无声的诗篇。在这片美好中,我们共同感受时间的流逝,昼夜相接,永无止境。
去完善
释义
1. "阑干窦溜长":阑干指石栏杆;窦溜指石头台阶上的流水。这句意思是,长长的石台阶上流水潺潺。
2. "䆗窱空埃静":䆗窱形容洞穴深邃幽暗;空埃表示尘埃落定,安静下来。这句表达了洞穴深处安静的氛围。
3. "修林密总翠":修林指茂密的树林;总翠指一片绿色。这句话描述了树林的繁茂与翠绿。
4. "尽得锦城景":锦城指成都,这句表示作者尽享成都的美景。
5. "云舒青青色":云舒指云朵舒展;青青色是青绿色的天空。
6. "风散骚骚影":风散指风吹过带走影子;骚骚影是指树叶摇曳的影子。这句表示风吹过,树影随之摇曳。
7. "未为夜行人":夜行人指在夜间行走的人。这句表达了作者没有成为夜间独行的人。
8. "共此昼夜永":昼夜永指昼夜长久。这句话传达出作者愿意长时间地欣赏这美景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翠锦亭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哲思。首先,通过“阑干窦溜长,䆗窱空埃静”的描绘,诗人展现了翠锦亭周围的环境特征:空旷静谧,以栏杆和小溪为伴,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其次,通过“修林密总翠,尽得锦城景。”的描绘,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翠锦亭四周绿树环绕的美景,给人以身处大自然的亲切感。接下来,“云舒青青色,风散骚骚影。”的诗句,则以云朵和风影为意象,展示了翠锦亭周围的自然变化,衬托出环境的宁静与美好。最后,诗人以“未为夜行人,共此昼夜永。”的结语表达了他与翠锦亭共同度过漫漫长夜的意境,也寓意着与自然同在的哲理思考。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富有哲理的思考,成功地呈现了翠锦亭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翠锦亭》是宋代诗人许将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118年,当时许将在成都担任运司一职。
在许将所处的时代,即宋朝时期,中国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许将身为朝廷官员,深感肩负国家重任,因此他在闲暇之余常常欣赏自然风光,并在游览名胜古迹时留下许多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这首《翠锦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公元1118年,许将在完成公务后,来到了成都运司的西园亭游玩。在西园亭中,他看到了翠锦亭这一美丽的景致。翠锦亭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亭子上,形成了一道道斑驳的光影,犹如翠绿的锦缎一般美丽。许将深受感动,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翠锦亭》。
在诗歌中,许将通过对翠锦亭及周边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其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作为朝廷官员,心怀国家和民众的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