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风玉

标题包含
风玉
句里论工非得句,弦间觅趣未忘弦。 忽听簷外敲风玉,三代遗音妙不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时(1008-1064年),字子厚,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钱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嘉祐二年(1057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风玉:即风声。这里可能指的是檐外的风声像击打玉器一样悦耳。 2.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这里是比喻古代的风雅之音。 3. 遗音:留下的音乐。这里指古代的风雅之音。
去完善
赏析
《风玉》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作品。钱时是一位擅长诗、词、散文的文人,他的作品风格多样,而这首《风玉》则是他对于音乐与诗词的一种独特见解和体验。 首句“句里论工非得句”,这句诗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诗词创作的思考。在诗词创作中,追求的并不是技巧的堆砌和华美的辞藻,而是追求诗句的内在含义和情感表达。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诗词创作的独到见解,即强调作品的内在价值而非外在形式。 第二句“弦间觅趣未忘弦”,这里的“弦”可以理解为音乐中的琴弦,也可以理解为诗词创作的灵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和诗词创作的独特见解,即在探寻音乐或诗词的趣味之时,不能忘记其本身的艺术形式。这一观点强调了艺术形式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艺术形式的尊重和坚守。 第三句“忽听簷外敲风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突然听到簷外传来的风玉之声。“风玉”在这里指的是风吹过悬挂的玉片所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古代被视为高雅的音乐。这句诗通过听觉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对于音乐的敏感和热爱。 最后一句“三代遗音妙不传”,这里的“三代”是指夏、商、周这三个朝代,代表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句诗表明了诗人认为古代音乐的美妙已经失传,表现出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缅怀和对美好事物消失的惋惜之情。 总之,《风玉》这首诗通过探讨诗词创作和音乐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感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玉》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公元1276年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钱时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学,但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一生未能跻身士大夫阶层。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心。他以诗文为武器,揭露时弊,关注民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风玉》这首诗中,钱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抒发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社会腐败现象的不满。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