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
小小茅居傍野桥,青灯一点度元宵。
新诗多在景中得,宿酒都从睡里消。
绕舍菜滋春后雨,过门船趁晚来潮。
休嫌不住繁华境,最喜亲朋近可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小的茅屋紧挨着田野的小桥,只有一盏油灯照亮了元宵节的夜晚。许多优美的诗句往往在欣赏景色时得到灵感,而宿醉的缓解则离不开香甜的睡眠。春雨滋润着满园的蔬菜,傍晚时分,小船划过了门前的小河。请不要嫌弃这里没有繁华热闹的都市景象,最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亲朋好友离得如此之近,可以随时互相邀请欢聚。
去完善
释义
1. 万俟绍之: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季明,号嵩山居士。
2. 元夕: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古人以元月为“宵”,故称元宵节。
3. 小小茅居:简陋的住所。
4. 傍野桥:靠近郊外的桥梁。
5. 青灯:油灯。这里指元宵节夜晚的灯光。
6. 度元宵:度过元宵节。
7. 新诗:指诗人刚刚创作的诗歌。
8. 宿酒:隔夜未醒的酒意。
9. 绕舍菜滋春后雨:形容蔬菜在春雨滋润下茁壮成长。
10. 过门船趁晚来潮:指船只趁着潮水顺流而下。
11. 休嫌不住繁华境:不要嫌弃住的地方不够繁华。
12. 最喜亲朋近可邀:最喜欢的是亲朋好友离得很近,可以随时邀请聚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元夕》描绘了元宵佳节之际,作者身处的小小茅屋傍野桥而居的情景。诗人以“青灯一点度元宵”一句表现出佳节的温馨与祥和气氛。接下来的诗句则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灵感,创作出富有诗意的新篇,并借宿酒于睡梦之中渐渐消散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最后两句提醒人们不要嫌弃这样的环境,因为亲朋好友就近在咫尺,这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对友谊珍视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夕》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万俟绍之的一首描绘元宵节情景的诗词。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6年,正值南宋末期。此时国家政治局势动荡,金国入侵,战乱频繁。
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员,万俟绍之在这期间经历了人生的曲折变化。他先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后又因战乱弃官回乡。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这使得他的诗词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内部矛盾重重,皇帝昏庸无能,官场腐败严重,外有金国压迫,内有农民起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万俟绍之将个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诗词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