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访新城宰

标题包含
访新城宰
野花香细绿阴成,风著征衫暑尚轻。 流水有声如学语,乱山无数不知名。 柘林叶尽蚕初熟,麦陇人行雉不惊。 少驻篮舆聊问俗,儿童亦说长官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野上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绿色的树荫已然形成,微风吹动着行人的衣物,夏日的炎热尚未完全消散。溪水的流淌声如同孩童稚嫩的语言,四周的山丘连绵不断,难以数清它们各自的名字。在茂密的桑树林里,桑叶已尽,而春蚕已经成熟;麦田之间的小径上,行人络绎不绝,野鸡对他们的到来毫无察觉。短暂地停下脚步,与当地的百姓闲聊,连孩子们也夸赞这位长官的清廉与和善。
去完善
释义
1. 新城:地名,具体地点不详。 2. 宰:地方官员的通称,这里指的是新城的县令。 3. 万俟绍之: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绍,自号百念居士,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4. 野花:田野间开放的花朵,这里指代自然美景。 5. 绿阴成:绿树成荫的景象。 6. 著征衫:穿着旅行的衣物。 7. 流水有声如学语:形容溪水潺潺,如同学习说话的儿童。 8. 柘林:生长柘树的树林,这里指代一种特定的环境。 9. 麦陇:麦田边的田埂。 10. 人行:指人们走过的地方。 11. 雉:鸟名,一般指野鸡。 12. 儿童亦说长官清:儿童也说这位县令很清廉。 13. 篮舆:古代一种轻便的轿子。 14. 问俗:询问当地的风俗习惯。
去完善
赏析
《访新城宰》是一首描绘夏日田野风光的诗,诗人以清新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中提到的“野花”、“绿阴”、“流水”和“乱山”等意象,都展示了夏季生机勃勃的景象。此外,诗人还描述了“柘林叶尽蚕初熟”和“麦陇人行雉不惊”的农事场景,表现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气息。在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提及自己与当地儿童交流,表达了他们对新城宰(地方官员)的尊敬和赞誉。全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的田野风光和地方风土人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新城宰》是南宋诗人万俟绍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此时正值金、宋两国和议之际,江南地区相对稳定。 万俟绍之在这一年间因应举不第而困于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又受到权臣秦桧的排斥打压,官场生活艰难。因此,他选择了隐逸的生活,结庐于西湖边。这首诗便是他在访新城宰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对时政的不满。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金、宋对峙,民生疾苦,但朝政却陷入腐败。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尤其是秦桧当权后,排挤异己,导致士人失去出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避世隐居,寻求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