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方水滴子

标题包含
方水滴子
质由良冶就,心向主人倾。 外倣片金制,中藏勺水清。 兔毫芳露染,龙尾湿云生。 终令双眸炯,曾窥妙女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质地经由优良工艺锻造,内心却一心向着主人忠诚。 外表采用轻薄的金箔制作,内蕴却如清澈的水滴。 细长的笔尖如同涂抹了馥郁的露珠,挥动的墨迹犹如翻腾的云层。 终究使得目光炯炯有神,仿佛看到了绝妙的女子画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方水滴子:古代文具,用于研墨时盛滴多余的水。 2. 万俟绍之:南宋文人,字逢源,号愚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3. 质由良冶就:谓方水滴子的质地精良,可制成优质的器具。 4. 心向主人倾:指方水滴子一心向着主人,表达忠诚之意。 5. 外倣片金制:描述水滴子的外部采用片金制作,表示其精致与珍贵。 6. 中藏勺水清:形容水滴子内部清澈,能保存清水的特性。 7. 兔毫芳露染:意为笔尖沾上芳香浓郁的露水,这里比喻研墨的过程。 8. 龙尾湿云生:形容研墨时产生的烟雾缭绕如湿润的云朵,表达研墨场景的美感。 9. 终令双眸炯:最终使得双眼明亮,寓意通过使用方水滴子,有助于提高书法技艺。 10. 曾窥妙女成:借用“窥窗见妇”的古老传说,表达方水滴子见证文人墨客精进书法技艺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方水滴子》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万俟绍之的作品,描绘了一种特殊的器皿——方水滴子。该诗以匠心独运的笔墨,细腻地刻画了方水滴子的特质和美感,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高雅品味。 首联“质由良冶就,心向主人倾”,描述了方水滴子的质量来源于优秀的工艺,同时表达了它对主人的忠诚与奉献。这里既有对方水滴子的赞美,也有对其主人的尊敬。 颔联“外倣片金制,中藏勺水清”,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方水滴子外表的光泽和华贵,以及内部的清澈纯净。这一联不仅揭示了方水滴子的外部特征,也突显了其内在的纯洁品质。 颈联“兔毫芳露染,龙尾湿云生”,则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用兔毫和龙尾的形象来形容方水滴子的高雅气质和神奇魅力。这两句既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又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尾联“终令双眸炯,曾窥妙女成”,进一步表现了方水滴子的价值所在。它能够让人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明亮,甚至帮助人们洞察世事。这里的“妙女成”,寓意着方水滴子的智慧和灵性,是对其最高评价的象征。 总的来说,《方水滴子》这首诗歌通过对特殊器皿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审美观和高尚情操。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方水滴子》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万俟绍之之手,创作于公元1165年前后。当时正值南宋时期,北方疆土丧失,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万俟绍之以笔为刀,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关注。 万俟绍之在年轻时曾有过短暂的仕宦经历,后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回乡。在他的后半生中,他致力于诗歌创作,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受人们喜爱。 《方水滴子》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通过对水滴的刻画,表现了农民辛勤耕耘的艰辛和他们对丰收的渴望。诗人以此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国家的关切,希望统治者能够关心民生,减轻民众的负担,使国家富强起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