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印主学
君世通城我石城,不堪两处总烽尘。
向时未快披云愿,今日同为避地人。
襟宇光风无尽藏,杯盘夜雨有余春。
唤回十载槐黄梦,欲借灵槎去问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与现代之间穿梭自如,用古老的语言道出心声。这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繁华的城市之中,你我相隔不远。曾经的美好愿望未曾实现,如今却已成为彼此的避风港。世事如梦,时间如水。让我们一起在微风细雨的夜晚共饮美酒,畅谈人生。唤醒那些过去的美好时光,探索未知的世界,寻找未来的方向。
去完善
释义
1. 万俟:复姓。
2. 印主学:没有具体对应的古汉语词汇,结合上下文判断可能是指学问的主宰。
3. 君世通城我石城:分别指出两位诗人所居住的城市。
4. 不堪:忍受不了。
5. 烽尘:烽火,比喻战乱。
6. 向时:从前。
7. 披云:寓意揭开乌云见晴天,喻指实现抱负。
8. 襟宇光风:高尚的品德和风度。
9. 无尽藏:形容知识和才情的丰富无穷。
10. 杯盘夜雨:喝酒聊天度过漫漫长夜。
11. 余春:春光的剩余,指暮春。
12. 唤回十载槐黄梦:用槐黄季指代科举考试。
13. 灵槎:传说中的神秘小船。
14. 问津:询问渡口所在,这里指寻找出路。
去完善
赏析
《呈印主学》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烽火连天的战乱时期,与友人分别居于两地,但彼此的心意相通。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在烽火四起的背景下,诗人期望能借助“灵槎”这一神秘之物,唤醒过去的美好回忆,为将来的道路寻求新的希望。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坚定的信念,令人感受到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印主学》是南宋诗人万俟绍之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正值金兵入侵中原,北宋灭亡之际。这一时期,万俟绍之在战乱中失去了家园,漂泊无依。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了一颗求学之心,希望通过学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国家复兴尽一份力量。
在这一特殊时期,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股忧国忧民的氛围。知识分子们纷纷要求习武护国,而万俟绍之则选择了以文学的力量来唤醒民众,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因此,这首《呈印主学》既是他对学识的敬仰,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