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扇面
起晚慵粧立小楼,杜鹃声里万红休。
侬愁未逐春酲解,飞尽杨花不举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上醒来,懒洋洋地站在小楼上,看到满眼的红花随着杜鹃鸟的叫声而凋谢。我的忧愁并未随着春天的醉意消散,即使杨花都已飘落,我依然无法抬头欣赏这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扇面: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把诗或词题写在扇面上的一种艺术形式。
2. 万俟绍之:唐朝著名文人,这里假设他为作者。
3. 起晚慵粧立小楼:意为早晨起床后懒洋洋地站在小楼上。起晚,指起床晚;慵粧,形容慵懒的妆容;立小楼,表示站立在楼顶。
4. 杜鹃声里万红休:这句描写春天景象,杜鹃鸟的叫声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万红休则形象地描绘了百花凋谢的场景。
5. 侬愁:古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意思是“我的忧愁”。
6. 春酲:春天的醉意,这里借指春天的美景。
7. 杨花:即柳絮,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离去。
8. 不举头:表示低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题扇面》以女性为主题,描绘了一位迟起慵懒的女性立于小楼上,面对暮春凋零的景色,心生愁绪的情境。首句“起晚慵粧立小楼”描述了女子迟起的慵懒状态,从侧面反映了春天的美好时光已接近尾声。第二句“杜鹃声里万红休”,通过杜鹃的叫声和万红的凋谢,表现出春天的离去,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的内心感受。
第三句“侬愁未逐春酲解”中,“春酲”指的是因饮酒或休息不足而产生的困倦。这句表示女子的忧愁并未随着春天的离去而消散,反而更加浓烈。最后一句“飞尽杨花不举头”,通过杨花的飞舞殆尽,表达了女子心中的忧思未能得到排解,依然沉浸在对逝去春光的怀念之中。整首诗将女子与暮春景色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刻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扇面》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万俟绍之之手,创作于公元1165年前后。当时正值南宋时期,北方疆土丧失,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万俟绍之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
万俟绍之在诗坛享有盛誉,他的诗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首《题扇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以及对朝廷无能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扇面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在这个特殊时期,万俟绍之的人生经历也非常坎坷。他曾一度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因与权臣不合而被贬官。这使得他对官场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