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友宰丹阳
昔曾觇吏事,不是小规模。
万象胸中布,全牛眼底无。
迅雷推敏速,片月对清孤。
铁瓮城边邑,今番凋瘵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去曾经观察过管理事务,那规模不小。
心中已安排好万事,眼里没有任何困难。
像迅雷般迅速解决问题,像一片明月一样清静独立。
在铁瓮城边的边陲之地,这次终于能够恢复生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万俟绍之:元代文人,生平不详。
2. 饯友宰丹阳:为好友送行,对方即将去丹阳担任地方官。饯友,为朋友送行;宰,主管,此处指担任地方官;丹阳,古代县名,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
3. 昔曾觇吏事,不是小规模:过去曾观察过他处理公务的能力,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平庸之辈。昔,过去;曾,曾经;觇,观察;吏事,官员处理公务的事务;小,渺小,微不足道;规模,气概,风度。
4. 万象胸中布,全牛眼底无:他的心中容纳了世间万事万物,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万象,世间万物;胸中布,心中容纳;全牛,完整的牛,比喻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眼底无,对细微之处观察得极为仔细。
5. 迅雷推敏速,片月对清孤:他以雷霆般的速度处理公务,同时又保持着高尚的品格。迅雷,形容速度极快;推,推崇;敏速,迅速敏捷;片月,新月,比喻美好的事物;清孤,清静孤独,形容品质高洁。
6. 铁瓮城边邑,今番凋瘵苏:如今他在铁瓮城边的丹阳治理,有望使当地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元气。铁瓮城,古地名,今江苏镇江;边邑,边远地区;今番,这次;凋瘵苏,疾病痊愈,比喻百姓生活恢复生机。
去完善
赏析
《饯友宰丹阳》这首诗是诗人万俟绍之写给即将赴任的朋友的赠别诗。首联“昔曾觇吏事,不是小规模”,描述了诗人朋友曾经处理过类似的事情,但他并非那种只图小事、不愿担重任的人。颔联“万象胸中布,全牛眼底无”,意思是说这位朋友的才识丰富,做事严谨,堪称完美。颈联“迅雷推敏速,片月对清孤”,赞扬了他的敏捷和干练,而孤独也能自持,保持清白之身。尾联“铁瓮城边邑,今番凋瘵苏”,祝愿他在新的职位上能有所作为,帮助那里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华美,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祝福与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饯友宰丹阳》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人万俟绍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朝宋大明初年(457-464)。在这个时期,南朝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而万俟绍之曾任宣城太守、吏部尚书等职位,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象有深刻的了解。
当时,国家选拔官员主要依靠世袭门第,而非个人的才能和能力。这使得许多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万俟绍之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他对这种制度深感不满,认为应该让真正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因此,他在这首诗中以送别友人任丹阳令为契机,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感慨和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诗中,万俟绍之以“衔杯且惜别,为尔歌丹延”表达了即将离别的伤感;以“望君乘高翮,一举出云巅”寄托了对朋友飞黄腾达的美好祝愿;又以“勿使朱弦绝,弦绝伤直诚”警示友人要保持正直真诚的品质,不要随波逐流。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万俟绍之高超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