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建康碧瑶洞

标题包含
游建康碧瑶洞
洞口筼筜几百竿,洞深襟袂易生寒。 鹿眠桃坞春常在,鹤唳松梢夜未阑。 瓦鼎香腾秋雾薄,石盘棋撒晓星残。 道人许换尘凡骨,同向坛前说炼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洞旁的竹林摇曳着几百株翠竹,洞中深远,衣袂间也容易生出凉意。 小鹿在春天的桃树丛中安眠,仙鹤在夜晚的松树上发出清唳。 香炉中的烟雾轻轻升起,秋天的薄雾弥漫;棋盘上散落着的棋子映照着破晓时的星光。 道士答应帮我换去尘世俗骨,我们一同向着祭坛谈论炼丹的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建康:古地名,今南京市一带。 2. 碧瑶洞:位于南京的风景名胜。 3. 万俟绍之:南朝时的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4. 洞口:碧瑶洞口。 5. 筼筜:竹子的一种。 6. 襟袂:衣襟和衣袖,这里代指身体。 7. 鹿眠桃坞:形容春天的景象。 8. 鹤唳:鹤叫。 9. 瓦鼎:陶瓷制的香炉。 10. 石盘:石板。 11. 晓星残:拂晓时的星星显得微弱。 12. 道人:方士,这里指的是碧瑶洞中的修行者。 13. 尘凡骨:世俗的身体。 14. 坛前:祭坛之前。 15. 炼丹:古代的炼丹术,将药物炼制成丹药以获得长生不老的效果。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历建康碧瑶洞的诗歌,诗人以细腻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碧瑶洞的独特景色以及仙境般的氛围。在诗中,我们看到了幽静的洞口、葱郁的竹林、鹿眠的桃坞、鹤唳的松梢,以及飘渺的香雾和明亮的星光等景物,这些景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世纷扰的仙境世界。 此外,诗中还提到“道人许换尘凡骨,同向坛前说炼丹”,这一句暗示了诗人在此仙境之中寻求超脱尘世的愿望,表达了他渴望通过道教修炼的方式达到精神升华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的美感,同时富有哲理性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建康碧瑶洞》为南宋时期诗人万俟绍之所作。此诗创作于公元1189年前后,正值南宋统治下的中国政局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仍然尖锐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朝的战争频发,文化发展与对外交流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作为南宋士人,万俟绍之在创作这首诗时,或许受到了当时政治氛围和民族矛盾的影响。此外,他与友人游览建康碧瑶洞的经历也成为激发创作灵感的契机。通过描绘游历胜景,他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时局动荡,但他仍试图通过诗歌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