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李举之玉霄亭 其二

标题包含
次韵李举之玉霄亭 其二
亭据城央一径开,仍标兰芷出蒿莱。 诸峰合沓云边出,大舶岢峩海上来。 已办酒池供倒载,可无舞袖看低回。 风烟正頼君弹压,时遣诗锋为剸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位于城市中心的亭子,有一条小径通向四方。它的周围有兰花和芷草等植物。在亭子的旁边,各种山峰环绕,仿佛从云端涌出;大海中停泊着一艘大船,显得雄伟壮观。 已经准备好了美酒佳肴来招待宾客们,当然也有曼妙的舞袖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这里的景色需要你来维护与保护,不时地用你的诗歌才能来装点这个美丽的景致。
去完善
释义
1. "亭据城央一径开":这句描写了玉霄亭的位置,"亭据城央"是说亭子坐落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一径开"则暗示了通往此亭的道路是开放的,畅通无阻的。 2. "仍标兰芷出蒿莱":这句描绘了亭子周围的环境,"兰芷"指的是一种芳香的草本植物,"蒿莱"则是杂草的意思。这里通过比喻,表达了玉霄亭周围环境的整洁和高雅。 3. "诸峰合沓云边出":这句描述了远处的景色,"诸峰"指的是周围的群山,"合沓"意为接连不断,"云边出"则表示这些山峦仿佛是从云端涌现出来的。 4. "大舶岢峩海上来":这句描绘了海港的景象,"大舶"是指大型的船舶,"岢峩"形容高大耸立,"海上来"表示从海面驶来。这句描绘了海上船只络绎不绝的场景。 5. "已办酒池供倒载":这句写的是宴会的情况,"已办酒池"暗示准备了丰盛的酒宴,"供倒载"则表现了宾客们畅饮到醉态的样子。 6. "可无舞袖看低回":这句继续描绘宴会的热闹气氛,"舞袖"指跳舞的袖子,"低回"则是舞动回旋的动作。这句表示在宴会上欣赏着优美的舞蹈。 7. "风烟正頼君弹压":这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风烟"这里可以理解为困难和阻碍,"赖"是依赖、依靠的意思,"君弹压"则是期待友人能够压制住这些困难。 8. "时遣诗锋为剸裁":这句意味着希望友人用他的才情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诗锋"是才情的象征,"剸裁"则是决定、处理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韵李举之玉霄亭 其二》是宋代诗人曾惇所作。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玉霄亭周围的景色和情境。 首句“亭据城央一径开”描绘了玉霄亭在城市中心的位置以及周围小径的开通。接着,“仍标兰芷出蒿莱”通过对比兰芷与蒿莱,形象地表现了玉霄亭周边环境的优雅和洁净。 “诸峰合沓云边出,大舶岢峩海上来”两句,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和城市景观相互映衬的手法,描述了远处的山峰、云海中的船只,展现了玉霄亭所处地理位置的壮丽景象。 接下来的“已办酒池供倒载,可无舞袖看低回”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设想在此亭处设宴招待宾客的情景:美酒佳肴,歌舞助兴,享受这个美妙的时刻。 最后两句“风烟正頼君弹压,时遣诗锋为剸裁”,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诗歌创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要用自己敏锐的诗感捕捉到亭子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并通过诗歌将其呈现在世人眼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李举之玉霄亭 其二》是宋朝诗人曾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5年前后,即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稳定,诗词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创作这首诗时,曾惇的人生际遇正处于他的中年时期。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任命。然而,他在这个时期的官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被贬谪。尽管如此,曾惇依然保持了积极乐观的心态,热爱自然美景,善于借景抒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值宋金和议期间,北方国土沦丧,民族矛盾激化。虽然曾惇身处江湖之远,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安危,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在这首诗中,他以玉霄亭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担忧。通过描绘玉霄亭的美景,抒发了自己身处乱世仍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