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洪景伯韵 其三

标题包含
次洪景伯韵 其三
新诗清如玉壶冰,一读为破旅愁凝。 正怀狂客贺秘监,忽见高人王右丞。 坐忘仙去境尚在,广文骨冷呼不应。 其谁洗涤怀古恨,别乘博物如何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诗纯净如冰壶,一读即化旅途忧愁。 正想起那位狂放的贺秘监,又瞥见高洁的王右丞。 禅定中忘却仙境仍在,广文的呼声却听不见。 谁能洗尽思古之痛,精通博物的人可曾了解?
去完善
释义
1. 新诗:指洪景伯的诗。 2. 清如玉壶冰:形容诗歌清新脱俗,如玉壶里的冰块般纯净透明。 3. 为破旅愁凝:意为读诗后消除了旅途中积聚的愁绪。 4. 正怀狂客贺秘监:化用杜甫诗句“狂客归来不记年”,借指洪景伯。贺秘监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官职,此处借用。 5. 忽见高人王右丞:化用杜甫诗句“高人安在”,借指洪景伯。王右丞是唐朝诗人王维的官职,此处借用。 6. 坐忘仙去境尚在:化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里描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之中,忘却世俗纷扰的心情。 7. 广文骨冷呼不应:化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里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心情,暗含对友人的挂念之情。 8. 其谁洗涤怀古恨:化用杜甫《佳人》中的“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欢桃叶渡,连理桧枝香。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已春。”这里表达了作者感叹世事无常,怀念过去的情感。 9. 别乘博物如何曾:化用欧阳修《秋声赋》中的“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这里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曾惇写给洪景伯的唱和之作,主题为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中引用了多位古代著名诗人的典故,表现出诗人的才情和个性。 首句“新诗清如玉壶冰”赞美洪景伯的诗作清新脱俗,犹如玉壶中的冰块一般洁净无瑕。接下来的“一读为破旅愁凝”则表达了诗人因阅读洪景伯的作品而暂时忘却了旅途中的忧愁之情。 接着,诗人以“正怀狂客贺秘监”来赞美洪景伯如贺知章那样的才情横溢,又以“忽见高人王右丞”来形容自己见到洪景伯如同遇见王维那样的杰出人物。诗人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洪景伯的高度赞赏。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坐忘仙去境尚在”,表明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友情依然如故。同时,他以“广文骨冷呼不应”暗喻自己和洪景伯虽然离群索居,但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 结尾两句“其谁洗涤怀古恨,别乘博物如何曾”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与洪景伯共同回忆过去,一起探讨学问的愿望。这里的“别乘博物”是指两人分道扬镳后的学识交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洪景伯韵 其三》是宋代诗人曾惇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 曾惇生活在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1023-1106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时期。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然而,随着朝政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曾惇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忧虑。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的科举制度逐渐发展成熟,文人士大夫们开始追求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责任担当。曾惇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士人,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首《次洪景伯韵 其三》就是他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