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十绝 其二
和戎诏下破群疑,无复旄头彗紫微。
屈己销兵宜有报,先看长乐版舆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与敌人达成和解的命令发布之后,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那些载着战斗的旗帜都不见了。我们选择了委屈自己以消除战争,这无疑会获得回报,现在让我们一起期待皇帝的车驾归来吧。
去完善
释义
和戎:与戎人修好,这里指的是北宋时期与西夏达成和解的历史事件。
破群疑:消除众人的疑虑。
旄头:星名,即昴宿。古人认为昴宿是胡人的象征,因此这里的“旄头”指代西夏。
彗紫微:彗星犯紫微星。在古代天文学中,彗星被视为不祥之兆,而紫微星则是帝王的象征。这句意思是,在和解政策实施后,天空中出现吉祥的征兆。
屈己: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表示谦卑。
销兵:消除战争。
宜有报:应该会有回报。
长乐版舆: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汉献帝的母亲被俘虏,后来魏武帝曹操派人把她救回来,安置在长乐宫。版舆是指古代妇女乘坐的一种车辆,这里借指汉献帝的母亲。这句意思是,采取和解政策的回报就是像汉献帝的母亲那样平安归来。
去完善
赏析
《书事十绝·其二》是宋代诗人曾惇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歌。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表达出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和对和平稳定的向往。在诗中,作者以和戎诏这一历史事件为切入点,揭示了战争的破坏性以及对民生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作者又表达了对国家和平安定的渴望,强调了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应以平和、理性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
首句“和戎诏下破群疑”描述了皇帝发布和平法令,使人们消除了战争恐慌的心理。接下来的“无复旄头彗紫微”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人们不再担忧战争的爆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颔联“屈己销兵宜有报”表达了作者对通过自我牺牲换取和平的理解与支持,认为这是为国家带来安定的重要途径。最后一句“先看长乐版舆归”则以期待皇帝的归来作为象征,表达了对政治清明、国家繁荣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事十绝 其二》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曾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089年,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曾惇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所以在这一历史时期他饱受贬谪之苦。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谪居生活中的孤独、寂寥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激烈。王安石推行新法,试图改变国家的现状,但他的改革措施却受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曾惇作为保守派的一员,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的反思。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写自己在家乡的山川景色中寻找慰藉,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