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经历庞世安
鹿门培隠德,凤穴产奇毛。
曳组全家贵,谈兵此客豪。
书签沾雨湿,箭镝入云高。
归到荆花下,春缸醉玉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鹿门培养了隐士的高尚品德,凤凰巢穴产生了奇异的羽毛。
家族因官员身份而显得尊贵,谈起军事问题这客人更显得豪放。
书签沾染了雨水显得湿润,箭矢的尖端直冲云霄。
回到满开荆花的树下,在春天的酒缸中沉醉于美酒的甘甜。
去完善
释义
1. 鹿门:指鹿门关,位于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古代燕地)。
2. 凤穴:指的是中国的陕西省。
3. 弓箭:古代的兵器,这里形容弓箭的射程远,技艺高超。
4. 荆花:指的是湖北省江陵地区的特产——沙市荆花糖。
5. 春缸:一种容器,常用于盛放酒水等液体。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友人庞世安的诗。诗中的"鹿门"和"凤穴"分别比喻贤才隐逸之处和高贵家族,表达了庞世安的才学和出身背景。"鹿门"语出东晋顾恺之《庐山赋》“鼓囊鹿门”,指贤士隐居的地方;"凤穴"则源于《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的句子,常用来形容贵族人家。
诗人以“德”和“奇毛”来描述庞世安的品质和才能,暗示他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华。接着用“曳组全家贵”来表现庞世安家庭的显赫地位,而“谈兵此客豪”则赞颂了他过人的武艺和豪爽的气概。
在描写庞世安的书房时,诗人使用了“书签沾雨湿,箭镝入云高”这样的意象,暗示他的文采横溢且武艺出众。“箭镝”意为箭头,这里借指弓箭,与前面的“谈兵”相呼应。同时,“沾雨湿”和“入云高”也表现了书房的幽静和对学识的追求。
最后,诗人描绘了庞世安在家中宴饮的场景:“归到荆花下,春缸醉玉醪。”这两句以盛开的荆花为背景,衬托出庞世安在春风得意之际,与家人共享美酒佳肴的愉悦心情。整个画面充满了和谐、欢快的气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经历庞世安》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天吉的作品,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加强,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投身于科举考试,希望通过读书求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诗的作者董天吉,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他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在科举考试中,董天吉屡试不第,但他并未气馁,依然坚持苦读。最终在58岁时,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这首诗正是他在送别朋友庞世安时,抒发自己感慨之作。
在这首诗中,董天吉表达了对庞世安的离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失落。他以“苔花”比喻自己的处境,寓意虽然自己出身卑微,但仍不放弃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同时,他也勉励庞世安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