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负耒歌

标题包含
负耒歌
烟冉冉兮雨纷纷,负耒耜兮出柴门。 出柴门兮踏行云。 茫茫山色天未分,相率歌吟兮乐耕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烟雾弥漫细雨纷飞,扛着农具走出柴门。 出了柴门踏上云端。 天地间山脉与天空相连,共同歌唱欢庆耕作。
去完善
释义
1. 负耒耜:意思是背负着农具去田里劳作。耒是一种耕地工具,耜是翻土的工具。 2. 烟冉冉:烟雾慢慢地升起的样子。 3. 雨纷纷:形容细雨连绵不绝。 4. 柴门:用木头和枝条编成的简陋门。这里指代农户的家门。 5. 踏行云:行走在云雾之中,表示在高山之中行走。 6. 茫茫山色天未分:意为天地间只剩下茫茫的山色,无法分辨天地边界。 7. 相率:一起行动的意思。 8. 乐耕耘:享受农耕的乐趣。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诗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在烟雨蒙蒙中的劳动场景。“烟冉冉兮雨纷纷,负耒耜兮出柴门”,开篇两句便营造了浓厚的氛围,烟雾笼罩、细雨纷纷的天气中,农民们带着农具走出家门,踏上田埂,形象地刻画了农民们在恶劣环境下坚持耕作的形象。接下来的“出柴门兮踏行云”则表现出了农民的坚毅与乐观,即使面对困难,他们也坚定地迈向田间,向着美好的生活努力前行。 诗人以“茫茫山色天未分”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而在这美景中,农民们欢快地唱着山歌,享受着耕耘带来的快乐。诗人通过“相率歌吟兮乐耕耘”传达了劳动是快乐的,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的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农民辛勤耕耘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赞美和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负耒歌》是南宋著名学者、诗人郑樵所作。郑樵(1104-1162),字渔仲,自号夹漈山人,福建莆田人。他学识渊博,尤精于史学,被誉为“通志之宗”。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9年,时值南宋绍兴二十五年。这一年,郑樵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求学,遂辍学在家务农。在田间劳作的过程中,他深感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于是写下这首《负耒歌》来表达他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相对稳定,但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生活艰难;士人阶层也面临着科举制度的限制,难以施展才华。郑樵本人虽学识渊博,但因家境贫寒,无法跻身仕途,只能在田间耕作,感受着农民的艰辛。这些时代背景为郑樵创作《负耒歌》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情感基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