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
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
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
忆将亲爱别,行为主恩酬。
感激空如此,芳时屡已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蜿蜒曲折的长林之间,遥远的水流显得悠远。整日里别无他事可做,心中却并不感到忧愁。回想起曾经与亲人朋友的告别,为了报答恩情而努力着。满心都是感激之情,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流逝。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上:指长江边。
2. 张九龄:唐朝著名诗人,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他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职,以其诗歌和文章著称于世。
3. 长林:指长江边的树林。
4. 缭绕:形容树木生长茂盛,相互交织。
5. 远水:指远方的江水或河流。
6. 复:表示重复或再次。
7.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或者距离遥远。
8. 尽日:指一整天。
9. 无见:没有看到。
10. 为心:因为心里。
11. 那:表示假设,相当于“若”。
12. 不愁:不担忧。
13. 忆将:回忆起。
14. 亲爱:亲近喜爱的人,这里指亲朋好友。
15. 行为:做出行动。
16. 主恩酬:报答君主之恩。
17. 感激:因感激而感谢的心情。
18. 空:只是。
19. 如此:这样。
20. 芳时:美好的时光。
21. 屡已遒:多次已经过去了。

去完善
赏析
《江上》描绘了长江沿岸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联“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描述了沿江岸延伸的树林和浩渺的水域,勾勒出一幅宁静、宽广的画面。
颔联“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则表达出诗人在此景中的心境:虽面对美景,却无法释怀内心的忧虑。
接下来的两联“忆将亲爱别,行为主恩酬。感激空如此,芳时屡已遒”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他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离别,以及为了报答主人恩情而作出的努力。尽管心怀感激之情,但美好的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上》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公元725年。此时正值开元盛世初期,国泰民安,经济繁荣。而张九龄本人正身处朝廷,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和信任,担任尚书右丞相一职,主管朝政。
在这个时期,张九龄密切关注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他主张实行宽松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然而,他也敏锐地意识到皇权旁落的危机,力图通过改革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思考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使他的诗作既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又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
在《江上》这首诗中,张九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张九龄作为一个政治家的人文情怀,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发展,希望自己的治国有方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幸福与安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