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中年时期对求道非常热衷,晚年在南山脚下安家。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门游历,其中的美好只有我自己心知肚明。走在山水之间走到尽头时,就坐下来欣赏云朵升起时的美景。有时候会遇到林间的老人,与他们谈笑风生,忘记时间。

去完善
释义
《终南别业》是一首描绘作者晚年隐居生活的诗。下面是诗句的注释:
1. 终南:指的是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2. 中岁:中年。
3. 道:这里指佛教。
4. 晚家:安身立命。
5. 南山陲:指终南山边陲地带,也就是辋川别墅所在地。
6. 兴来:兴致来时。
7. 胜事:美好之事。
8. 空自:独自。
9. 水穷处:水流尽的地方,比喻困境。
10. 云起时:云涌之时,形容心情豁然开朗。
11. 偶然:随意。
12. 值:遇到。
13. 林叟:老者。
14. 无还期:没有归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终南山的隐居生活,表现了他与世无争、恬淡宁静的心境。
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点明了诗人中年以后开始热衷于道家之道,并在晚年选择了终南山作为自己的居所。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选择,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写出了诗人独居山野的生活状态。每当兴致来临时,他总是独自出行,享受那份与世无争的宁静。这里的“胜事”并非指具体的某件事,而是指这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精神享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够体会。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从容态度。当他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方,并不气馁,而是坐下来欣赏云朵的变幻,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观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则表现了诗人与山中居民融洽相处的场景。在与他们谈笑风生的时候,诗人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体现出诗人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终南别业》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此时的王维已经52岁,任尚书右丞,生活较为安定。他早年因进士及第进入官场,后来因为政治斗争被贬为地方官员,期间他曾参与安史之乱,最后回到长安任职。在他的后半生里,政治斗争和个人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宦海沉浮的无常,遂逐渐放弃功名,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禅修,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谐。
在《终南别业》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喜爱。终南山作为古代文人墨客的隐居之地,自然成为了王维抒发情感的载体。他在诗中以“闲”、“空”等词描绘了山林生活的闲适与宁静,同时又通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来表现自己从容应对困境的超然心态。
这首诗既展示了王维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文人纷纷选择退隐田园,寻求心灵的慰藉。因此,《终南别业》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是当时文人士大夫普遍心态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