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七首 其六

标题包含
偈七首 其六
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当。 为君通一线,光辉满大唐。 须弥走入海,六月降严霜。 法华虽恁道,无句得商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家深藏智慧,千年来无人能敌。 为你揭示真理,照亮整个大唐盛世。 山峰融入大海,六月生寒露如霜。 即使佛法如此高深,也无言以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诸人:众人,指一般的人或普通人。 2. 法眼藏:佛教术语,指诸法实相之深奥道理。法眼,即佛性之眼;藏,即储藏之处。 3. 千圣:泛指众多圣人或历代高僧。 4. 当:抵挡,接受。这里表示理解并掌握之意。 5. 为君:为了您,指代读者。 6. 通一线:传达一个意思。线,比喻言辞、道理等。 7. 光辉:光明,这里指佛法的照耀与启迪。 8. 大唐:此处指唐朝,因诗人在唐朝生活,故以此代表当时的中国。 9. 须弥:佛教中的神山名,象征至高无上。 10. 走入海:进入大海,喻指融入众生之中。 11. 六月降严霜:指发生异常的自然现象。六月,农历六月,正值夏天;严霜,严寒的霜冻。 12. 法华:《法华经》,佛教经典之一。 13. 恁:如此,这样。 14. 无句:无法用语言表达之意。 15. 得商量:可以讨论、探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七首 其六》是宋代诗人释守端所作的禅宗诗。诗中表达了禅宗修行和悟道的思想。 第一句“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当”,表明了佛法的无上境界,即使千百位圣人也无法达到。这强调了禅宗修行的至高无上,以及得道之人的稀罕与尊贵。 第二句“为君通一线,光辉满大唐”,则为诗人对读者的启发:“我为你打通一条道路,让你领略到充满光辉的大唐盛世。”这里,诗人以“光辉满大唐”形象地表达了领悟佛法后的光明世界,进一步强调佛法的重要性。 第三句“须弥走入海,六月降严霜”则通过两个离奇的想象——“须弥山进入大海”和“六月飞霜”,传达出禅宗顿悟的神秘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最后两句“法华虽恁道,无句得商量”,表明即使佛家经典如《法华经》等讲述道理,也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禅宗的真谛。这与禅宗讲究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理念相符,突出了禅宗不可言说的特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七首 其六》是宋朝禅宗大师释守端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守端作为一名禅宗大师,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在庐山东林寺参禅,后到湖北黄梅东山寺学习。在禅宗修行过程中,他逐渐领悟到了禅的真谛,并成为了一名禅宗高僧。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当时的著名文人苏轼等人,他们在文学和哲学方面有着深入的交流。 在宋代,禅宗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这一时期的禅宗僧侣们,通过诗歌、书画等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禅宗的理解和感悟。释守端的这首《偈七首 其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禅宗的教诲,强调了顿悟和放下执着的重要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