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七首 其三
泥佛不度水,木佛不度火。
金佛不度炉,真佛内里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偈七首 其三"是宋诗人释守端的作品,现附上该诗的注解:
1. "泥佛不度水":这里的"泥佛"指的是用泥土塑造的佛像,"度"有度过、渡过之意。这句意思是泥塑的佛像无法在水流中保存。
2. "木佛不度火":"木佛"指木雕的佛像,"度火"是不能防火的意思。这一句表明木制的佛像无法抵抗火灾。
3. "金佛不度炉":"金佛"是用金属制作的佛像,"度炉"是指承受炼金的熔炉高温。这句话意味着即使由贵金属制成的佛像也无法在炼金的高温下存在。
4. "真佛内里坐":"真佛"是对佛祖的真实存在和佛法精神的一种比喻,"内里坐"是说真正的佛性其实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无需向外求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诗巧妙地将佛比喻为各种材质的佛像,表达了佛教修行的真谛——修行在心不在外。“泥佛不度水”、“木佛不度火”和“金佛不度炉”这三个短句分别意味着物质的佛像无法在水中、火中和熔炉中永恒不变。而“真佛内里坐”则揭示出真正的佛性存在于人的内心,只有内心的觉悟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整首诗借助生动的意象,深入浅出地传达了禅宗的内在追求,颇具禅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七首 其三》为北宋时期释守端所作。释守端(924-986),又作契嵩、宝峰禅师,俗姓梁,云南呈贡人,佛教禅宗临济宗僧人。他在公元952年赴金陵(今南京),投清凉院学习天台宗教义,后转习禅宗,得法于高僧德林。此后,他游历各地,致力于弘扬禅宗思想。在禅门五宗的演变过程中,释守端对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诗创作于公元978年左右,此时正值北宋初年,社会动荡逐渐平息,经济文化逐步繁荣。这一时期的文人雅士多关注人生哲理和心性修养,因此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释守端作为一位禅宗大师,深感世事无常,于是在此诗中以禅宗偈颂的形式表达对人生境界的领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