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七首 其五

标题包含
偈七首 其五
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 不是为人难共聚,大都缁素要分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偈":又称为"诗颂",是佛教中的一种赞美诗歌,形式简短,具有很深的宗教哲理。 2. "释守端":北宋的僧人,他是五祖法演的弟子,擅长作偈。 3. "住处":指居住的地方。 4. "不住":不在这里住,也就是不依赖外在的环境或条件。 5. "行处":行走的地方,即日常活动的地方。 6. "不行":不跟随别人的行为或方式。 7. "为人":指世俗的人,与出家人相对。 8. "难共聚":难以共同生活或相处。 9. "大都":大多数情况下。 10. "缁素":泛指僧俗,这里主要是指僧人和普通人。 11. "要分明":强调要保持清楚明确的界限或区别。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拒绝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清醒。在诗的开篇,诗人提到“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这里的“住处”和“行处”可以理解为世俗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而诗人却选择不跟随。这种坚定的态度与世俗的价值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诗人脱颖而出。 紧接着,诗人用“不是为人难共聚,大都缁素要分明”两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这里的“缁素”指的是僧俗之分,即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区别。诗人认为,既然自己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就要明确地区分出家人的清规戒律和在家人的世俗生活,而不是让人难以捉摸。这样的表达传达出一种严肃的使命感,显示出诗人对待信仰的虔诚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七首·其五》是宋代诗僧释守端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创作于宋朝中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热衷于禅修和佛学研究。释守端作为一位著名的诗僧,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思考。 在创作《偈七首·其五》时,释守端可能已经经历了一定的人生波折。他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了诸多挑战,如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生活压力等。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促使他将自己的感悟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是影响释守端创作的要素之一。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佛教、道教、儒家等各种思想在此交汇碰撞,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外,宋代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也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相对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综上所述,《偈七首·其五》这首诗是在宋代这样一个文化繁荣、宗教活跃的时代背景下,由释守端这位富有哲学思辨的诗僧所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