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为郭功甫偈 其一

标题包含
为郭功甫偈 其一
牛来山中,水足草足。 牛出山去,东触西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牛儿走进了山中,那里的水源丰富、草地茂盛;它离开了山林,东边走走西边摸摸。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郭功甫:南宋僧人,字子正,号西湖大士,俗姓赵,天台人。以诗名世,亦能书。卒年五十六。 2. 守端:宋代诗人,法号悟道,是禅宗教派曹洞宗的一代高僧。他开堂说法二十余年,度弟子千余人。 3. 牛来山中,水足草足:描述了牛在山上生活时,有充足的水源和食物。这里寓意为理想的生活环境。 4. 牛出山去,东触西触:描述了牛离开山上,进入社会生活时,会碰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里寓意为现实的社会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牛在山中与山外的不同境遇。在诗中,诗人以牛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首先,“牛来山中,水足草足”这两句,诗人描述了牛在山中的生活情景。这里的“水足草足”,象征着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也就是人们理想中的田园生活。诗人以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观念。 接下来,“牛出山去,东触西触”这两句,诗人则描绘了牛离开山后的遭遇。这里的“东触西触”,形象地表现了牛在外界的种种困扰和磨难。诗人以此警示世人,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要学会面对并适应这些变化。 总之,这首诗通过牛的寓言,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同时,这也反映了宋代诗人善于运用寓言手法来表达人生哲理的特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为郭功甫偈 其一》是宋代诗人释守端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050年左右。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正值宋仁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释守端(996年-1061年),俗姓陈,法号守端,宋朝僧人,师从疏山匡仁禅师学习禅法。他在疏山寺任住持期间,弘扬禅宗,主张“顿悟”之说,成为一位颇有影响力的禅宗大师。这首诗正是释守端在当时社会文化氛围影响下创作的作品之一。 当时,宋仁宗治理下的国家内外政策得当,国内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这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守端受到社会和宗教氛围的熏陶,开始尝试将禅宗思想融入诗歌创作中。这首诗便是他表达禅宗感悟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五言的形式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艰辛和对成就的期待。其中,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如“岩扉松径长寂寥”,形象地描绘了禅者内心的孤独和寂静;又通过“待看雷霆音”表现出对顿悟时刻的渴望和信心。整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禅宗修养以及对人生和修行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