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彭同年劝应贤科
早岁逢予叹陆沉,东风还更枉华音。
五蹄一角必殊相,八跪二螯多躁心。
众惜伏辕伤骏骨,自惭跃冶匪祥金。
抟风敢效垂天翼,但乐孤巢寄旧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年相遇感慨时运不济,春风和煦仍闻佳音。
各有特色如五蹄一角,庸碌者则焦躁如八跪二螯。
世人惋惜骏马负伤,自觉冶炼并非良材。
欲效大鹏展翅,却甘居山林安于现状。
去完善
释义
1. 早岁:年轻的时候。
2. 逢予:遇见我。
3. 叹陆沉:感慨自己没有遇到好的机会。陆沉,陆地上的沉没,比喻埋没才华。
4. 东风:春天,此处喻指科举考试。
5. 枉华音:听到好话,受到别人的赞誉。
6. 五蹄一角:指马的形状不同,此处喻指不同的贤才。
7. 八跪二螯:螃蟹的形状特征,形容有才而浮躁的人。
8. 众惜:大家都惋惜。
9. 伏辕:拉车,喻指做官。
10. 骏骨:好马,比喻优秀的人才。
11. 自惭:自己感到惭愧。
12. 跃冶:从矿石中冶炼出金属,喻指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13. 祥金:吉祥的金属,喻指优秀人才。
14. 抟风:乘风而上,指奋发向上。
15. 垂天翼:翅膀伸向天空,形容飞翔得很高。
16. 乐:喜欢。
17. 孤巢:孤独的鸟巢,喻指自己的处境。
18. 旧林:原来的树林,喻指自己原本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李复回答他的朋友彭同年的劝勉,彭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得功名。诗人以丰富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首先,“早岁逢予叹陆沉”描述了早年生活中的困顿和无奈,以及遇到彭的同情和关爱。“东风还更枉华音”则表明尽管有春风拂面,但内心仍然感到深深的遗憾。诗人以“五蹄一角必殊相”来表达对贤才的理解,即使外貌奇特也能有所作为;“八跪二螯多躁心”暗指虽然勤奋努力,但是内心的焦躁却无法平静。
接下来,“众惜伏辕伤骏骨”意味着众人惋惜良马却因套上辕轭而受伤,暗示了科举制度对于人才的摧残;“自惭跃冶匪祥金”则是作者自我反省,担心自己在科举洪流中失去自己的品性。
然而,李复并未完全否定科举的价值,他以“抟风敢效垂天翼”表示自己对科举的态度:虽然不能像大鹏鸟一样一飞冲天,但他仍愿意尝试一下。但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更适合过着“但乐孤巢寄旧林”的生活,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清醒的头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彭同年劝应贤科》是北宋时期诗人李复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9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四年。
在这一年里,李复已经47岁,正处于人生的成熟期。他早年曾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但在科举考试中并未取得显著的成就。他的文学才能得到了当时许多著名文人的认可,但他本人并不热衷于功名。因此,当他的朋友彭同年劝他参加贤科考试时,他写下了这首《答彭同年劝应贤科》来表达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心境。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其严格的选拔标准和竞争激烈,许多人难以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在这种背景下,李复选择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功名所动,从而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