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怨三首 其二
深院无人帘幕垂,漫裁白纻作春衣。
停针忽忆当年事,羞见梁间燕子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幽静的院落里静悄悄的,珠帘低垂。诗人一边裁剪布料制作着春装,一边陷入对过去的回忆。忽然想起曾经的往事,不禁害羞得不敢面对在梁间穿飞的燕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春闺怨三首:题目,描绘春天时深闺女子的怨情。
2. 其二:指这是《春闺怨三首》的第二部分。
3. 周行己:宋代文人,作者。
4. 深院:幽深的庭院,这里指女子居住的房间。
5. 帘幕:门帘和窗帘。
6. 漫:随意地。
7. 裁:裁剪。
8. 白纻:一种白色的麻布,这里指做衣服的材料。
9. 春衣:春天的衣物。
10. 停针:停止刺绣或缝纫的动作。
11. 忆:回忆。
12. 当年事:过去的事情,特指年轻时的往事。
13. 羞见:不愿意看到。
14. 梁间燕子:梁间的燕子象征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女子在深闺中的情景,表达了她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深院无人帘幕垂”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展现了女子的孤独与寂寞。第二句“漫裁白纻作春衣”则表现了女子在春日里的忙碌,为即将到来的季节准备衣物。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生活中,女子突然想起了当年的事情,这使得她羞涩不已,甚至不愿面对梁间的燕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传递,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使读者对诗中的意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闺怨三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周行己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此时,周行己正身处繁华的汴京(今河南开封),身为朝官的他,身兼学士、谏议大夫等职务。在这段时期,他与苏轼、黄庭坚等文人墨客交游甚密,相互唱和,共同推动诗坛的发展。
然而,尽管周行己身在朝廷,但他也目睹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党争之乱。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周行己在诗中还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闺女子的生活场景,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