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洛中即事

标题包含
洛中即事
高梧叶尽鸟巢空,洛水潺湲夕照中。 寂寂天桥车马绝,寒鸦飞入上阳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大梧桐树叶落尽,鸟儿离巢天空显空空,洛河水流潺潺声依旧,夕阳洒在河水之中。繁华的天桥显得冷冷清清,车辆马匹已无踪影,寒冷的天气里,乌鸦飞进那曾经的上阳宫殿寻找避寒之处。
去完善
释义
"洛中":是指唐朝的洛阳城,此诗描绘的是洛阳城的景象。 "高梧叶尽鸟巢空":高大的梧桐树叶子已经凋落,只剩下空空的鸟巢。 "洛水":又称洛河,是中国河南省的主要河流之一。 "潺湲":形容水流缓慢的样子。 "夕照":夕阳照射的光线。 "天桥":指洛阳城内的桥梁。 "上阳宫":是唐洛阳皇宫中的一座宫殿。
去完善
赏析
首句“高梧叶尽鸟巢空”描绘出秋天来临时的萧瑟景象:高大的梧桐树叶已经凋落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鸟巢也空空如也。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变化,还寓意着生命的轮回和时光的流逝。 第二句“洛水潺湲夕照中”则描绘了洛阳城外洛水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以潺潺的流水声和夕阳的余晖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接着,“寂寂天桥车马绝”揭示了洛阳城中繁华不再的景象。昔日熙熙攘攘的天桥如今冷冷清清,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已不复存在。这种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寒鸦飞入上阳宫”则以寒鸦作为象征,描绘了一幅深远的画面。这些寒鸦穿过萧条的城市,飞入了曾经繁华的上阳宫,传达出世事无常、江山依旧的意境。整首诗通过描绘洛阳城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洛中即事》是唐代诗人窦巩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朝鼎盛时期。在公元785年前后,此时的唐朝已经经过了安史之乱的浩劫,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然而在这个看似和平的表面之下,矛盾和危机依然暗流涌动。 在这首诗诞生的时期,窦巩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在洛阳这个当时的大都市游历、交友,观察着城市的繁华与百姓的疾苦,这些都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素材。 与此同时,唐朝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虽然在军事上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但在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洛阳作为唐朝的东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聚集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他们在诗歌、音乐、绘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唐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