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三洲夜月
晋康佳致属三洲,山有奇岩水有湫。怪石嵌空垂玉乳,长江影月走金虬。星河冷浸三更露,天水光涵一色秋。久客怀归心欲折,好乘清兴夜行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篇优美的古诗描述了自然景色与人在其中的感受。现将其优雅地译为现代白话文如下:
位于晋康之地的美景连接着三个州,山间有着奇特的岩石,水边则有深潭。怪石之间有如仙境般垂挂着的玉乳,而长江中则映着月亮的金龙倒影在流动。银河之下弥漫着三更夜的露水,天与水之间的颜色和秋天融为一体。长久在外的人心中思念家乡,想要折回家乡,不如趁此兴致,夜晚驾舟而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舟次:在船上停泊的地方。
2. 三洲:指广东省德庆县的三角乡。这里地势险要,悬崖峭壁,江水流急。
3. 晋康:古代对德庆的称呼。
4. 山有奇岩水有湫:奇岩,形状奇特的岩石;湫,积水。这句是形容当地山水奇特。
5. 怪石嵌空:形容石头形状怪异,嵌入在山中。
6. 玉乳:即钟乳石,石灰岩溶洞中的常见景观。
7. 长江影月走金虬:金虬,金色的龙,这里比喻江水奔腾的样子。这句描绘了长江倒映月光的美景。
8. 星河:指天上的银河。
9. 三更露:指深夜的露水。
10. 天水光涵一色秋:形容秋天的天空和水面的颜色相融,一片明亮。
11. 久客怀归心欲折:久客,长期在外漂泊的人;折,折断。这句是说离家太久,思念之情犹如断了的柳枝。
12. 好乘清兴夜行舟:清兴,清新脱俗的兴致;夜行舟,夜间行驶的船只。这句是说趁着夜晚的好时光,驾驶船只游览山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游长江时的所见所思,表现了诗人对外界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乡的无尽思念。诗中的景色和情感相互交织,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首先,诗人通过“晋康佳致属三洲”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山有奇岩水有湫”则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接下来,诗人以“怪石嵌空垂玉乳”和“长江影月走金虬”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江边的奇异景观:怪石嶙峋,江水潺潺,月亮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条金色的蛟龙。这样的景象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描绘完自然景观之后,诗人又以“星河冷浸三更露”和“天水光涵一色秋”两句,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天空。夜晚的星星与露水交融,水光与天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这样的景象既让人感到宁静,又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最后,诗人以“久客怀归心欲折,好乘清兴夜行舟”结束了全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漂泊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尽管身处美景之中,诗人仍无法忘怀远方的家园。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感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次三洲夜月》是唐代诗人李穆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时期,大约在公元8世纪左右。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盛唐阶段,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高峰。然而,这个时期的诗人往往面临着科举考试的压力,他们需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思考。
李穆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在参加科举考试,或者是在寻求官职的过程中。他可能在旅途中遭遇了挫折,或者是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夜晚的月亮,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