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沛县泗亭驿
维舟当泗水,凉雨洗炎蒸。砧杵孤城月,渔舟别浦灯。客愁闲可遣,乡梦远难凭。千古龙飞地,令人感废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船上,面对着泗水,清凉的雨洗净了热气腾腾。在孤独的城市的月光下,我听到捶击声;渔舟出现在河岔口,点亮了一盏灯。游子的忧愁有时可以消散,但对故乡的梦却难以寄托。这里是古代皇帝诞生的地方,看着这一切,我不禁感慨万分,想起了过去的辉煌与衰落。
去完善
释义
1. 宿:住宿,过夜。
2. 沛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
3. 泗亭驿:古代官方设立的供传递文书的人马休息的驿站。
4. 维舟:停泊船只。
5. 泗水:河名,位于江苏北部,发源于山东泗水县东蒙山。
6. 凉雨:凉爽的雨。
7. 炎蒸:炎热的暑气。
8.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这里代指捣衣之声。
9. 别浦:分岔的水口。
10. 客愁:在外的忧愁。
11. 闲可遣:暂时可以消散。
12. 乡梦:思乡的梦境。
13. 远难凭:难以实现或达到。
14. 千古:很长时间。
15. 龙飞地:传说中龙兴起的地方,这里指沛县。
16. 废兴:衰败与兴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沛县泗亭驿停留时所作,描绘了夜泊泗水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乡愁之感。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作者在泗水边停泊船只,凉雨带来清爽,缓解了夏日的炎热。颔联通过“砧杵孤城月”和“渔舟别浦灯”展现了夜色中孤独的城市和宁静的河边生活场景。颈联传达了作者的客愁与乡梦,这种情感虽然可以通过闲散的时光来排解,但故乡遥不可及,难以企及。尾联借“千古龙飞地”表达了对于古代遗迹的感慨以及对王朝兴衰的思考。整首诗流露出作者身处异乡的惆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沛县泗亭驿》是唐代诗人王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一时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生问题严重,边疆局势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王㒜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和细腻的社会现象。
在创作《宿沛县泗亭驿》时,王㒜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他曾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但因为性格耿直,不愿迎合权贵,多次遭到贬谪。在这种心境下,他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王㒜以自己亲身经历为背景,通过对泗亭驿这个地点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他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