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扬州山光寺

标题包含
题扬州山光寺
高台已倾池已平,隋家宫殿春草生。 千年前事何足叹,淮南非复旧时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遘(1047年-1097年),字文通,号云巢,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历任太常博士、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等职。 沈遘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便以诗名闻天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宏伟的高台已经倒塌,水池也已干涸,曾经的隋朝宫殿如今被春天的绿草覆盖。千年前的往事不值得我们叹息,因为淮南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城市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此诗的题目,用以概括诗的主题。 2. 扬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境内。 3. 山光寺:寺庙名。 4. 高台已倾:指山光寺的高台已经坍塌。 5. 池已平:指山光寺的池塘已经填平。 6. 隋家宫殿:此处指隋炀帝在扬州修建的行宫。 7. 春草生:形容春天草木生长的景象。 8. 千年:泛指很长时间。 9. 前事:往事,这里指隋朝的灭亡。 10. 何足叹:不值得感叹,表示对过去的兴衰变迁已经司空见惯。 11. 淮南:长江下游地区的一部分,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等地。 12. 非复旧时城:指现在的淮南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样子了,暗示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隋朝遗迹的荒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的“高台已倾池已平,隋家宫殿春草生”,描述了昔日繁华的山光寺如今已经破败不堪,昔日的辉煌已被岁月的风沙淹没,只留下一片荒凉。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场景,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世事的无常。而“千年前事何足叹,淮南非复旧时城”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看法:千年前的往事已经过去了,不值得我们去感叹;现在的淮南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城市了,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扬州山光寺》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沈遘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所创作的。在这期间,沈遘曾任两浙提点刑狱、两浙转运副使等职位,由于他直言敢谏,受到皇帝的重视。然而,在朝廷中他却因种种原因遭到排挤,不得不离开京城前往江南任职。 在这段时间里,沈遘游历了扬州的山光寺,为其独特的景色所吸引,遂创作了这首《题扬州山光寺》。诗中描绘了山光寺的秀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沈遘在这段人生旅途中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向往。 此时正处于北宋中叶,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江南地区,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山光寺作为当时扬州的一处重要佛教活动场所,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成为了江南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沈遘在此地驻足流连,将山光寺的美景融入诗篇,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展现北宋中期江南佛教文化风貌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