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素午睡
禾黍秋相近,溪山日自长。
午窗千嶂雨,幽梦一帘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野里的庄稼在秋天时显得尤为相近,溪边的山川在阳光下显得越发悠长。
正午时分,窗外风雨交加,仿佛千重山峦都在雨中若隐若现;此刻的梦境却似一幅窗帘,透着幽幽的香气。
去完善
释义
《安素午睡》:钱时所作的诗词。安素即安定心神之意。
1. 禾黍:禾苗和谷子,代指庄稼。这里用来描绘秋天的丰收景象。
2. 秋相近:表示秋天即将临近,提醒人们收获在即。
3. 溪山:溪流与山脉,这里借以形容周围的自然环境。
4. 日自长:太阳逐渐升高,表示时间推移。
5. 午窗:正午时的窗户。
6. 千嶂雨:形容山峰重叠的雨中景象。
7. 幽梦:静谧的梦想或梦境。
8. 一帘香:指香气飘散在整座房子中。
去完善
赏析
《安素午睡》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农忙时节的景象。诗人以禾黍(稻谷)的生长和溪山的景观为背景,表现了秋天的丰收景象。
在诗的第二句“溪山日自长”中,诗人通过“日自长”的表现手法,强调了阳光照耀下的溪水潺潺和山间绿意盎然的景致,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生活的美好。
而第三、四句“午窗千嶂雨,幽梦一帘香”则进入了一个意境悠远的梦境。“午窗千嶂雨”指的是诗人透过窗户看到的秋雨景象,云雾缭绕的山峦,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此时,诗人沉浸在这个美好的景色中,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幽梦一帘香”意味着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进入了甜美的梦境,这种梦带有静谧和芬芳的气息,充满了愉悦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安素午睡》,作者是南宋的钱时。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12世纪至13世纪初,即宋孝宗时期(1163-1189年在位)和宋光宗时期(1190-1194年在位)。
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以宋孝宗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励精图治,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开创了“乾淳之治”的盛世。而诗人钱时,恰在这个时代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致力于学问研究。他曾任国子监太学正,与当时的文人墨客有着广泛的交往,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在创作《安素午睡》这首诗时,钱时或许是在闲适的环境中观察到了生活中的一个宁静的场景,联想到古人提倡的“午睡养生”的观念,由此创作了这首表达心旷神怡意境的诗篇。从诗人的笔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自然和谐以及生活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