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顾平甫前韵
郊原几度踏春晴,此日空山草木春。
泪尽两行悲不尽,眼前安得见斯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野上已经历过多次春天的阳光,今日空旷的山野也已被春天的草木覆盖。我悲痛地流尽了眼泪,但悲伤却并未消失。为什么在这之前我就不能再见到你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郊原:指郊外原野。
2. 踏春:踏青,春天外出游赏景色。
3. 空山:空旷的山中。
4. 草木春:春天的草木。
5. 尽:用完,消耗完。
6. 安得:如何能得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哭顾平甫前韵》,表达了诗人失去友人的悲痛之情。首句“郊原几度踏春晴”描述了诗人多次在春天来到野外踏青的情景,与下一句“此日空山草木春”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友人逝去后的心情,即使是春天的美好也无法填补心中的空缺。接下来的两句“泪尽两行悲不尽,眼前安得见斯人”更加直接地表达出了诗人悲痛欲绝的心情,尽管泪水已经流尽,但悲伤之情却难以平息,无法再见到那位挚爱的友人让诗人痛不欲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顾平甫前韵》是南宋诗人钱时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4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的蒙古帝国不断南侵,国家局势紧张。钱时作为一位文人,虽然无法直接参与到战争中去,但他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并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战乱的忧虑。
顾平甫是钱时的一位友人,他们在文学上有深厚的交情。顾平甫的离世对钱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在悲痛之余,以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在这首诗中,钱时通过对顾平甫生前的回忆,以及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创作这首诗的过程中,钱时也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他通过描绘战乱中的百姓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在国家危难之际,能有更多的仁人志士站出来,为国家贡献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