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澄道寺前溪上观鱼
山溪清彻底,映日浮修鳞。
人间汤鼎烹,见此一掬春。
倚杖为欣然,长淮浩无垠。
寄语溪上翁,可以观吾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涧溪流清澈见底,阳光照耀下泛起片片鳞光。
世俗之人犹如烹煮热水的大锅,看到这捧清水却倍感春光。
我靠着拐杖感到心情愉悦,遥远的淮河浩浩渺渺无边无际。
我想告诉山溪边的老人,可以欣赏我这样的仁者之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武昌: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湖北省鄂州市东。这里指鄂州一带。
2. 澄道寺:寺庙名称,位于武昌地区。
3. 山溪:山中流水的意思。
4. 彻底:透底,清澈见底的意思。
5. 映日:照耀阳光。
6. 浮修鳞:指水中游动的小鱼。
7. 汤鼎烹:即锅中沸汤烹煮。比喻人间的煎熬。
8. 一掬春:指眼前这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9. 倚杖:手扶拐杖,意指悠闲自在的行走。
10. 欣然:高兴的样子。
11. 长淮:指淮河。此处借指长江。
12. 浩无垠:辽阔无际的意思。
13. 寄语:传话,转达。
14. 溪上翁:居住在溪边的老人。
15. 观吾仁:观察我的仁爱之心。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武昌澄道寺前溪上观鱼》中,诗人钱时通过对清澈的山溪、阳光下的鱼儿以及浩渺的长淮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恬静和悠然的心境。同时,以询问溪上渔翁的方式,表达出诗人对于“仁”的理解——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便能看见生活的美好与善意。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展现出一幅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武昌澄道寺前溪上观鱼》,由宋代诗人钱时所作。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宋朝(960-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诗歌艺术也得到了很高的成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钱时作为一名有才华的文人墨客,以敏锐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世界,并用诗的形式记录下来。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念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从这首诗的题目来看,他在武昌澄道寺前的一条小溪边观赏鱼儿,这种闲适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钱时所处的时代,社会氛围较为开放,文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感受。在这种环境下,他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建立在宋朝繁荣的经济文化环境之上的,作者以其独特的人生视角和生活体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