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过琴台怀古
周道积衰礼义坏,夫子咏歌沂泗滨。
宓君不齐宰单父,独推深诚仁此民。
弹琴燕坐澹无事,人不忍欺风化淳。
流光逝水二千年,我税征鞍来盘桓。
满屋清风气象古,绕台宿楚霜华寒。
缅怀德音竟谁嗣,挥酒洒空独长叹。
安得长官尽恺悌,编氓父子聊相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周朝衰落礼仪毁,孔子在沂水边歌唱。
宓子贱虽不被重视,独自推行仁爱于民间。
弹琴安然无琐事,人们不忍欺骗风气正。
时光流逝已过两千年,我来此地驻足游览。
屋内清风气息古,绕台有霜花更觉冷。
缅怀美德谁能继承?饮酒洒空独自叹息。
但愿长官皆和蔼,百姓家庭共欢乐。
去完善
释义
1. 周道积衰:周朝的道统逐渐衰弱。
2. 礼义坏:礼仪败坏。
3. 夫子:指孔子。
4. 咏歌沂泗滨:在沂水、泗水之滨游历并赋诗。
5. 宓子不齐:指宓子贱。春秋时期鲁国人,曾任单父宰,为政清净,人民安居乐业。
6. 独推深诚仁此民:只有他对百姓有着深厚的仁爱之心。
7. 弹琴燕坐澹无事:弹琴时悠闲地坐着,内心平静无杂念。
8. 不忍欺:无法欺骗他。
9. 风化淳:民风淳朴。
10. 流光逝水:时光如水般流逝。
11. 我税征鞍:我停歇下马鞍。
12. 盘桓:徘徊、停留。
13. 满屋清风:形容古风犹存的环境。
14. 绕台宿楚霜华寒:围绕琴台的落叶散发出寒冷的霜华。
15. 缅怀德音:怀念那些品德高尚的人。
16. 竟谁嗣:到底谁继承了这种精神。
17. 挥酒洒空:把酒洒向空中以表达感慨。
18. 安得长官尽恺悌:希望所有长官都能有善良和慈爱的品质。
19. 编氓:编制中的百姓。
20. 父子聊相欢:父子之间可以互相高兴相处。
去完善
赏析
《秋过琴台怀古》是一首描绘古人幽思、怀古伤今的诗篇。诗人张方平以历史故事和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了对古代君子美德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诗中的“周道积衰礼义坏,夫子咏歌沂泗滨”描绘了周公礼乐的繁荣景象与孔子的文雅风范,也暗示了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在“宓君不齐宰单父,独推深诚仁此民”中,诗人赞扬了宓子贱治理单父的仁爱之举,进而反衬出现实社会中官员的冷漠与虚伪。
通过“弹琴燕坐澹无事,人不忍欺风化淳”的描绘,诗人展现出古风犹存的琴台景象,以及一种和谐的社区氛围。然而,面对“流光逝水二千年”的岁月沧桑,诗人深感“缅怀德音竟谁嗣,挥酒洒空独长叹”。这种感慨源于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美好愿景无法实现的无奈。诗人最后以“安得长官尽恺悌,编氓父子聊相欢”表达出对官吏良知的期待,希望现实生活中能够重现昔日那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氛围。
总体来说,《秋过琴台怀古》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和历史反思的诗篇,展现了诗人对于古风与现实的敏锐观察以及崇高的道德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过琴台怀古》是北宋著名文人张方平的一首词。此词创作于公元1049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在这一年里,时局相对稳定,人民生活较为安宁。
在创作这首词时,张方平已届晚年,他曾因才华横溢而受到重用,出任三司使等要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在政治生涯中屡遭挫折,这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时,他已远离朝廷,闲居在家。秋天是思念的季节,当他漫步到琴台怀古之地时,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北宋时期,国家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士人们崇尚儒家道统,倡导道德修养和人格独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方平受到了熏陶和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以深沉、婉约为特点,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怀念,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