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
勾吴于越通舟车,南走瓯闽城百余。
凿山架桥穷奥区,班春不行犹一墟。
此邦自与桃源并,不能深藏即人境。
五百年间阅战争,淳朴散尽狙诈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吴越地区,船只和马车自由通行,向南延伸至一百多座闽城。
人们开山架桥,探索这片土地的秘密,春天的仪式没有停止,就像一座荒凉的村落。
这个地区曾经与桃花源一样安宁,但随着岁月的流转,它的隐秘已经不再,逐渐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地方。
在过去的五百年里,这里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原本淳朴的风气逐渐被狡猾和欺诈所取代。
去完善
释义
1. 勾吴:古代江南地区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江苏、浙江一带。
2. 于越:古代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国家,是勾吴的邻国。
3. 南走瓯闽:指南方向到瓯闽地区,这里指古田县位于南方沿海地区。
4. 班春:古代一种以春日为时间标志,征收赋税的制度。
5. 奥区:深远的区域,这里指古田县地处偏远地区。
6. 桃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避世隐居的仙境。
7. 五百年间:借指时间长久,并非确数。
8. 狙诈:狡诈,欺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古田县的历史变迁与地理环境。诗人通过对勾吴、越地的描述,展现了古田县自古以来就作为交通要道的地位。同时,通过描写凿山架桥的艰辛,表达了人们对开发这片土地的执着追求。然而,尽管自然环境优越,这里依然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争洗礼,淳朴之风逐渐消散,人们开始变得狡猾欺诈。这首诗既是对古田县历史文化的概括,也是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田县》是南宋诗人洪炎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95年,当时洪炎45岁。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洪炎身处其中,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曾任地方官,了解民间疾苦,深感农民生活的艰辛,因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谴责。
在时代背景方面,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国家内外交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金兵入侵,国家领土丧失严重,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洪炎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关注民生,以诗歌为武器,揭示现实,表达自己对百姓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