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庚戌岁六月四日至洪城旧庐无复尺椽怅然伤

标题包含
庚戌岁六月四日至洪城旧庐无复尺椽怅然伤
南州一炬火,我归无所归。六月下惊湍,一叶正复敧。空城何所有,城阙双阖扉。遗氓四五辈,𥈭眙虫鸟栖。潭潭大都府,灰灭馀空基。委重者谁子,汝实凡且卑。蝼蚁轻民命,泥沙捐国赀。犬狼肆噬齧,驱逐乃其宜。胡为使群吠,如恶草蔓滋。哀哉三万室,钟此百六期。故居不可识,将是复疑非。阶前手种花,自怜托根微。露草相对泣,吟风作悲诗。人言城门火,鱼祸自靡遗。我亦无泪哭,且复一解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洪炎"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此人在历史或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南方某地,一场火灾熊熊燃起,大火过后,一无所有的我,正赶上六月的大雨磅礴。曾经繁华的城市,只剩下一片狼藉。城门紧闭,四处空旷,无人影。只有几只惊慌的鸟儿在找地方栖息。这个曾经的权贵府邸,如今只剩下一堆废墟。这责任该由谁来承担?是那些对百姓和国家的财产毫不关心的人。他们的行为就像狗狼一样肆无忌惮。这群人为什么要让国家陷入这样的混乱?就像是恶草到处蔓延。这里曾经有三万户人家,如今却遭受了如此灾难。曾经熟悉的家园已经不复存在,让我无法辨认。亲手种下的花草已变得憔悴不堪,只能在风中哀叹自己的命运。人们都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场灾祸让所有人都陷入了困境。我没有眼泪可流,只能勉强挤出一丝苦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庚戌岁:指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 2. 南州:指南方的州郡。这里指洪州(今江西南昌一带)。 3. 一炬火:形容火势凶猛。这里指南州大火。 4. 无所归: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 5. 六月下惊湍:形容江水在六月急流。 6. 复敧:倒立,比喻处境困难。 7. 空城:被火灾焚毁的空无一人的城市。 8. 遗氓:灾后的百姓。 9. 𥈭眙:惊讶地看着。 10. 潭潭:深沉的样子。 11. 大都府:古代地方官署。 12. 灰灭:被火烧成灰烬。 13. 委重:委托重任。 14. 凡且卑:平凡卑微的人。 15. 蝼蚁轻民命:比喻官员不重视百姓的生死。 16. 泥沙捐国赀:比喻贪污腐败。 17. 肆噬齧:任意肆虐。 18. 胡为:为什么。 19. 使群吠:让人群愤怒地指责。 20. 百六期:古人认为天地间有灾祸降临的日期。 21. 钟此:集中发生。 22. 托根微:扎根在微小的土壤。 23. 露草相对泣:草在露水中相互哭泣。 24. 吟风作悲诗:吟咏着风写悲伤的诗。 25. 城门火:引申为一场大火灾。 26. 鱼祸:火灾。 27. 无泪哭:无法流泪哭泣。 28. 解颐:解除忧愁。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庚戌岁六月四日至洪城旧庐无复尺椽怅然伤》,由洪炎所写。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洪城被焚后的惨状,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与哀思之情。 “南州一炬火,我归无所归”为诗歌开篇,表达了诗人所见到的洪城焚毁景象,表达出在洪城被焚后自己失去了归宿的悲哀心情。 接下来,“六月下惊湍,一叶正复敧”两句通过对季节和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洪城遭受的损失之惨重。 “空城何所有,城阙双阖扉。遗氓四五辈,𥈭眙虫鸟栖”通过描述空城、城阙紧闭以及仅有的一些百姓的状况,进一步展现了洪城的荒凉情景。 “潭潭大都府,灰灭馀空基。委重者谁子,汝实凡且卑。蝼蚁轻民命,泥沙捐国赀。犬狼肆噬齧,驱逐乃其宜。胡为使群吠,如恶草蔓滋”这部分对造成火灾的责任者的强烈指责,表现出诗人对于无辜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责任者的愤怒。 而“哀哉三万室,钟此百六期。故居不可识,将是复疑非。阶前手种花,自怜托根微。露草相对泣,吟风作悲诗”则渲染了家园被毁的痛苦气氛,并揭示了诗人自我慰藉的心理过程。 最后两联诗,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面对灾难时的达观态度:"人言城门火,鱼祸自靡遗。我亦无泪哭,且复一解颐"。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洪炎面对故乡被毁的悲痛和无奈,他试图借助自然界的力量来安慰自己,同时也传达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庚戌岁六月四日至洪城旧庐无复尺椽怅然伤》,是宋朝诗人洪炎在庚戌岁(公元1130年)六月四日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宋朝正处于金兵南侵的战乱时期。 诗人洪炎,字玉父,其家族原居于洪州(今江西南昌一带),后在战乱中迁至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在这段时间里,洪炎因为战乱而四处奔波,生活颠沛流离。他的兄弟洪皓和洪遵等人也都在战乱中失去了家园。因此,这一时期的诗人,生活困苦,心情沉重。 在诗中,洪炎描述了他在回到洪城故居时的所见所感。他看到曾经熟悉的家园已经面目全非,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荒凉景象。这种强烈的对比,使诗人感到无比的悲伤和无奈。而这种情感,也正是当时许多百姓的共同感受。在金兵南侵的过程中,许多家庭破灭,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这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洪炎在面对战乱和生活困苦时的心情,同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