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病间和公实饮酒诗

标题包含
病间和公实饮酒诗
忧每伤人人亦忧,花蒙两眼雪蒙头。 干戈满地不可触,蓑笠为家何处浮。 秋入鸣蝉催暑去,酒如凝露与清谋。 写成庾信江南赋,更续相如老倦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洪炎"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此人在历史或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忧虑常常带给人们忧愁,美丽的花儿和满眼的白雪也会让人感到压抑。战争的炮火使得满地都是危险,只能以草编的斗篷为家四处飘荡。秋天的到来伴随着阵阵蝉鸣提醒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而美酒如同清晨的露珠一样清澈宜人。能够写出庾信那样的江南赋,却依旧对这世界充满了疲惫和无能为力。
去完善
释义
1. 干戈: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2. 蓑笠:用草制成的雨衣和帽子,这里代指渔民或隐士的简朴生活。 3. 鸣蝉:鸣叫的蝉,这里用来表示秋天已经来临。 4. 庾信:南朝梁文学家,晚年在北方任职,写有《哀江南赋》等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 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以《上林赋》等作品著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洪炎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乱、个人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开篇两句“忧每伤人人亦忧,花蒙两眼雪蒙头”,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作者因忧虑而心情沉重,如同被花、雪蒙蔽双眼,形象地传达了作者的忧伤之情。接着“干戈满地不可触,蓑笠为家何处浮”,以干戈之乱喻指国家的动荡不安,而“蓑笠为家”则意味着作者在国家巨变之下无奈地漂泊。 “秋入鸣蝉催暑去,酒如凝露与清谋”,这里描绘了季节的变化,秋天到来,鸣蝉催促夏天离去,酒如凝露一般使人清醒,寄托着作者渴望通过酒的清醒作用摆脱忧虑和困境的愿望。 尾联“写成庾信江南赋,更续相如老倦游”,引用古代文人庾信的江南赋及相如的故事,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对友情真挚的回忆,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年华已逝、身体疲惫但依然热爱生活的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间和公实饮酒诗》是南宋诗人洪炎的一首和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75年左右,即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尤为活跃。 在创作这首诗时,洪炎正因病在家休养。他患有疟疾,病情反复发作,导致身体虚弱,精神不振。在这段时期,他的好友公实时常来探望他,并为他带来了一些美酒佳肴,以此安慰他的心灵。洪炎在与公实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同时也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激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文人士大夫对酒的喜爱达到了高潮,他们认为酒能解忧解愁,激发创作灵感。因此,他们常常聚在一起饮酒赋诗,互相唱和。洪炎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己病痛的无奈。他用诗歌的形式,描绘了一幅病中饮酒、诗意盎然的画面,展现了他坚韧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