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五

标题包含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五
宵旰忧虽切,咨谋策靡长。 筑坛推骑劫,假节得糜芳。 已矣重江险,哀哉古豫章。 蓬茅今在否,矫首恨难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洪炎"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此人在历史或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熬夜忧虑固然深切,但咨询商讨对策并无良策。 建立仪式推荐骑劫,暂时执掌权力得到糜芳。 江水已然变得险恶重重,令人哀痛的却是古老的豫章。 如今那篷茅是否依然存在呢?仰首遥望,遗憾难以忘怀。
去完善
释义
1.宵旰:指忧虑国事,从早到晚; 2.咨谋:向人请教商议事情; 3.策:计策; 4.靡:不,无; 5.长:成效,效果; 6.筑坛:设立讲坛或祭坛; 7.骑劫:又作“骑劫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骑将; 8.假节:古代大臣出使时,皇帝授予符节以供随时调兵遣将; 9.糜芳:原字为糜竺,东汉末年东海朐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人,是东汉末年刘备的重要助手; 10.重江:江河相连的广大水域; 11.古豫章:指古代的豫章郡,包括现在的江西等地区; 12.蓬茅:即茅草屋,简陋的房屋; 13.矫首:抬头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洪炎所作,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战乱中的国家和自己内心的矛盾与焦虑。他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当时的场景和心理状态,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五》是南宋诗人洪炎于己酉年(公元1129年)所作。此时正值金兵南侵,南宋朝廷面临极大的压力。 在这一年里,洪炎因躲避战乱来到了龙潭院。他目睹了战争带来的流离失所和民生疾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痛。在这段时间里,他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够为国家和民族找到一条出路。 在此时期,洪炎的生活经历了很多波折。他曾经在朝廷任职,但因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朝廷的不满,他选择了辞官回乡。在这一年里,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躲避战火,生活非常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始终坚定地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洪炎正处于一个极度动荡的时代。金兵的侵略使得南宋朝廷陷入了混乱,百姓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然而,在这个充满苦难的时代,洪炎并没有被现实击垮,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坚信国家和民族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光明的未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