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迁居

标题包含
迁居
从宦三十载,故山凡几归。 昔归尚有屋,再归已倾欹。 今归但乔木,竹落荆薪扉。 上为鹳鸟都,下为鸡犬栖。 相彼东北隅,三亩以为基。 积块与运甓,实漥而培庳。 成兹道傍舍,空我橐中赀。 堂室敢即安,牖户适所宜。 嘉树三四株,当窗发华滋。 馨香入怀袖,似与迁徙期。 我今六十老,岂不知前非。 咨谋愚见拾,就列筋力微。 窃食奉祠禄,永负伐檀诗。 松楸幸在望,邻曲不见遗。 葛巾随里社,庶以保期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洪炎"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此人在历史或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三十年的宦游,多少次回过故乡呢? 上一次回去的时候还有房子,可再次归来时已经倾斜了。 如今归来,只剩下高大的乔木,竹叶散落,柴门紧闭。 上面住着鹳鸟,下面有鸡和狗的栖息之地。 看向东北角的那片土地,有三亩地作为基础。 堆起砖石,填平低洼,修建这座道旁的房屋,用尽了我囊中的财富。 不敢立即把厅堂和房间安置妥当,窗户和门还合适就行。 种上三四棵美丽的树木,靠窗生长得繁茂蓬勃。 芳香扑鼻,似乎在等待着迁徙的时刻。 我已经六十岁了,怎会不知道曾经的错误。 询问意见、考虑愚昧之见,排列筋力微小之处。 领受祭祀的俸禄,永远的辜负了伐檀之诗。 幸运的是,松树和楸树就在眼前,邻里之间不会遗忘。 戴上葛布头巾加入乡里的祭神活动,或许可以保持长寿吧。
去完善
释义
1. 《迁居》:诗题,“迁居”意为搬家和迁移住所。 2. 从宦:指做官。 3. 三十载:三十年。载,表示年数的量词。 4. 故山:故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5. 凡几:共几次。 6. 昔归:过去回家。 7. 屋:房屋。 8. 倾欹:倾斜,形容建筑物倒塌的样子。 9. 但:只。 10. 乔木:高大的树木。 11. 竹落:竹子倒下的地方。 12. 荆薪扉:用荆条编成的门。 13. 上为:上面是。 14. 鹳鸟都:鹳鸟聚集的地方。都,聚集。 15. 下为:下面是。 16. 东北隅:东北角。隅,角落。 17. 三亩:三亩地。 18. 基:基础,地基。 19. 积块与运甓:搬运土块和砖块。积块,堆积的土块;运甓,搬运砖块。 20. 实漥而培庳:填平低洼处并加固地基。实,填充;漥,低洼;培,加固;庳,地基。 21. 成兹道傍舍:建成这座路边的房子。兹,这个;道傍舍,路边的房子。 22. 空我橐中赀:花光了我的钱财。空,用光;橐中赀,口袋里的钱。 23. 安:安放,安置。 24. 牖户:窗户和门。 25. 适所宜:合适舒适。 26. 嘉树:美好的树木。 27. 当窗:对着窗户。 28. 发华滋:开花繁茂。华滋,繁花盛开的样子。 29. 馨香:香气。 30. 怀袖:胸怀衣袖之间。 31. 似与迁徙期:好像在和搬家的时间相约。 32. 我今六十老:我现在已经六十岁了。 33. 岂不知前非:怎能不知道之前的错误。 34. 咨谋:征求意见和建议。 35. 愚见拾:捡拾起自己的浅见。 36. 就列:加入队伍。 37. 筋力微:体力不支。 38. 窃食奉祠禄:窃取俸禄来供奉祭祀。 39. 伐檀诗:《诗经·国风·魏风》中的《伐檀》篇,讽刺剥削者。 40. 松楸:松树和楸树,代指祖坟。 41. 邻曲:邻居。 42. 不见遗:不被遗忘。 43. 葛巾:葛布头巾,古代平民的服饰。 44. 随里社:随着乡里的习俗。 45. 庶以保期颐:希望能够保持长寿。庶,希望;期颐,百岁老人,这里借指长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迁居》,实际是在诉说诗人宦海沉浮的感怀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作者在开篇提到自己已经做官30年,几经波折才回到家乡。昔日回家时家中还有房屋,如今再回来却已经破败不堪。现在的家乡只剩下高大的树木和破旧的小屋,门前长满了杂草。这种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诗人在东北角的三亩土地上建造新居的过程。他亲手堆积砖块,填平洼地,筑起小屋。虽然花费了不少钱财,但他仍然觉得这值得。房屋的门窗和布局都恰到好处,窗前的几株树木长势良好,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些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 然而,当他回顾自己的一生,不禁感到有些遗憾。他已经60岁,知道自己过去的错误。虽然仍在为生计而奔波,但他的体力已经不如从前。他吃着公家的俸禄,觉得自己就像那些砍伐木材的人一样,正在虚度光阴。幸运的是,家乡的美景就在眼前,邻居们也都能和谐相处。他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迁居》是南宋诗人洪炎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公元1195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和社会问题仍然突出。 洪炎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文学才华,曾师从著名文人陈师道,与其交往甚密。然而,命运多舛的洪炎在科举之路上屡试不第,直至40岁才考取进士,步入仕途。在这漫长的求索过程中,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既有才学得不到认可的郁闷,也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在此期间,南宋朝廷在面临金国入侵的压力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求巩固国防、发展经济,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间生活。然而,洪炎作为一位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士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表达内心感慨的《迁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