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都梁山
风吹古渡口,云满都梁山。
执热厌偪仄,幽寻上孱颜。
清泉似石乳,滴沥岩窦间。
乞此一瓢饮,为祛千载烦。
山灵知我意,殷然下层峦。
散空作急雨,抉石出甘寒。
一酌荡齿颊,三咽萦肺肝。
轻躯变滞骨,尘鞅思灵关。
来当踏云至,去当御风还。
再拜谢神休,幸汝不我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古渡口的风吹拂着,都梁山的云朵遮满了天空。
在这炎热的天气中,我厌恶这狭窄的地方,于是独自寻找那幽静的山峰。
清澈的泉水如同石乳一般,滴滴答答地滴在岩石的小洞里。
祈求能获得这一瓢山泉,以消除千年的烦恼。
山中的精灵似乎能理解我的心意,顿时雨水洒落,滋润出甘甜的水源。
喝上一口,口齿留香;连饮三口,肺腑都觉得舒畅。
这泉水让我轻盈如燕,消去了久居尘世的疲惫,我开始想念那些美好的灵山仙境。
来的时候我犹如脚踩云雾,离去时我将驾着清风。
再次拜谢山神的恩赐,感谢你不吝啬地将这份美好馈赠给我。
去完善
释义
1. 古渡口:古代陆地交通与水上交通的连接点,供人马上下船的地方。
2. 都梁山:地理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所在地区的山名。
3. 执热:受到炎热困扰。
4. 偪仄:狭窄拥挤的地方。
5. 孱颜:山脉陡峭之处。
6. 石乳:石钟乳,一种自然现象,由水流侵蚀石灰岩形成的垂状矿物沉积物。
7. 滴沥:水滴下的声音或状态。
8. 岩窦:岩石上的洞穴或裂缝。
9. 乞此一瓢饮:请求赐予一杯水喝的意思。
10. 为祛千载烦:用来消除千年的烦恼。
11. 山灵:山的灵魂,即山的精神。
12. 殷然:指山中云雾浓郁的样子。
13. 急雨:突然降临的大雨。
14. 抉石:挖取山石。
15. 甘寒:甘甜的泉水。
16. 荡齿颊:使口齿感到凉爽。
17. 三咽:反复吞咽。
18. 萦肺肝:滋润肺腑。
19. 轻躯:轻松的身体。
20. 滞骨:僵硬的骨骼。
21. 尘鞅:世俗的烦恼。
22. 灵关:仙境,这里是作者向往的地方。
23. 踏云至:踩着云彩来到。
24. 御风还:乘风而归。
25. 再拜谢神休:再次叩拜感谢神仙赐予的清凉。
26. 幸汝不我悭:希望你不吝啬你的恩赐。
去完善
赏析
《游都梁山》是南宋诗人洪炎的一首山水诗,该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都梁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深远的哲理思考。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首联“风吹古渡口,云满都梁山”描绘了都梁山的风情和气势。诗人以“风吹”、“云满”来形容古渡口的风貌,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都梁山在自然气候中的雄伟壮丽。
2. 颔联“执热厌偪仄,幽寻上孱颜”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和逼仄环境的厌恶,以及对清幽和高处的向往。其中,“执热”描绘出天气炎热的情境,“偪仄”表现出空间的压迫感,而“幽寻上孱颜”则抒发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决心。
3. 颈联“清泉似石乳,滴沥岩窦间”运用比喻手法,将清泉比作石乳,形象地展现了清泉从岩石缝隙中滴落的场景。这种细致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4. 尾联“再拜谢神休,幸汝不我悭”表达了诗人对山神的感激之情。诗人认为,在山神的恩赐之下,他不仅涤除了内心的烦恼,还体会到了身心的轻松愉悦。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也是诗人心境升华的表现。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质朴,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都梁山》是南宋诗人洪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初期,即公元1127年至1135年间。这一时期,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中原地区饱受战乱之苦,民生凋敝。
洪炎(1090-1155),字玉父,江西鄱阳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扬江南,后参加科举考试,入仕为官。然而,他在南宋初期的政治斗争中受到排挤,一度被贬谪至地方。这段人生际遇使得洪炎对国家的现状和人民的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而北方中原地区则陷入金人统治。洪炎在诗中表达了对此情况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游都梁山》一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都梁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水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