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将去宝峰诵老杜更欲投何处赋五言三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将去宝峰诵老杜更欲投何处赋五言三首 其一
更欲投何处,乾坤老病身。 穷愁但有骨,栖泊渺无津。 岩穴探幽薮,人烟隔几秦。 驱车上九折,回首想伤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洪炎"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此人在历史或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你希望继续走向何方?我这年老多病之躯。 贫穷愁苦只剩下坚定的信念,漂泊不定却找不到渡口。 在洞穴中探寻神秘的地方,却被世人所疏远。 驾车登上曲折的山路,回望过去感到无比伤心。
去完善
释义
1. “更欲投何处”:指诗人想要投奔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迷茫与无奈。 2. “乾坤老病身”:形容自己年老体弱,疾病缠身。其中“乾坤”代指天地,表示整个世界的意思。 3. “穷愁但有骨”:表达诗人生活困苦,心情愁闷,但仍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 4. “栖泊渺无津”:指诗人在流浪的生活中找不到出路,感到孤独无助。其中“栖泊”是漂泊的意思,“津”指渡口或桥梁。 5. “岩穴探幽薮”:描述诗人探寻幽静之处,寻求心灵的慰藉。其中“岩穴”指山洞,“幽薮”是深草丛生的意思。 6. “人烟隔几秦”:描绘了人与人间的隔阂,如同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间的隔阂。其中“人烟”指人间烟火,即人类社会,“秦”代表秦国。 7. “驱车上九折”:指诗人驾车经过曲折的山路。其中“九折”是形容道路曲折多弯。 8. “回首想伤神”:诗人回头遥望曾经走过的路,想到过去的经历,不禁感伤不已。其中“伤神”指伤心、难过。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洪炎以“更欲投何处”开篇,表达了在人生困境中的迷茫和无奈。接下来的两句诗“乾坤老病身”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面对生活的困顿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在接下来的四句诗中,诗人用“穷愁但有骨”、“栖泊渺无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绝望和对未来的担忧。 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陷入消极的情绪之中。他在第五、六句中写到“岩穴探幽薮,人烟隔几秦”,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尽管现实充满了困苦和挑战,但他仍然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寻找心灵的慰藉。 最后两句诗“驱车上九折,回首想伤神”则传达出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尽管他不断努力前行,但回顾过去,仍难免感伤。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去宝峰诵老杜更欲投何处赋五言三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洪炎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90年至120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的对峙时期,战争频繁,民生疾苦。诗人洪炎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苦难深感忧虑。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曾担任过多种官职,后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在流放期间,他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诗文,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中,洪炎通过对杜甫的诗文的怀念和敬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用“更欲投何处”这一问句,传达出在动荡年代中个人的无奈和迷茫,同时也体现出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念。这种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使这首诗成为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忧国忧民精神的典型代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