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将去宝峰诵老杜更欲投何处赋五言三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将去宝峰诵老杜更欲投何处赋五言三首 其三
更欲投何处,仙山不可窥。 欲寻吴许迹,默与绮园期。 裹饭随妻子,清秋问路歧。 神真有汲引,逸驾或容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洪炎"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此人在历史或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您想前往哪个地方呢?仙境是无法窥见的。 想要寻找吴许的痕迹,只能在绮园里默默期待。 带着饭食跟随着妻子和孩子,在清秋时节探寻道路。 神仙真的有所指引吗?或许可以驾驭超逸的车驾追寻他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更欲投何处:意思是打算去往哪个地方。 2. 仙山不可窥:意思是指神仙居住的山峦无法看到。这里的“仙山”是比喻手法,指代隐居的地方。 3. 吴许迹:指的是东汉隐士吴筠、许由的遗迹。 4. 默与绮园期:意为自己默默地期待着和绮园的重逢。绮园,可能指绮里季,西汉末年的四位隐士之一。 5. 裹饭随妻子:指的是携带简单的食物,与家人一起外出。 6. 清秋问路歧:指的是在秋天的清爽中探寻道路的曲折。 7. 神真有汲引:意思是精神追求的人需要汲取生命的源头活水。 8. 逸驾或容追:意思是乘着飘逸的车驾或许能够追寻到前人的足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将去宝峰诵老杜更欲投何处赋五言三首 其三》是宋朝诗人洪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未来旅程的期许和向往。诗人设想了投奔仙境的美好愿景,并流露出对自己游历修行的一种期待。通过描绘与妻儿共享天伦、探寻先贤遗迹以及矢志追求精神升华的画面,勾勒出一幅仙风道骨的生活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去宝峰诵老杜更欲投何处赋五言三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洪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如下: 首先,诗的题目中的“宝峰”是指江西庐山的宝峰寺,而“老杜”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诗人的创作生涯中,他曾游历过许多名山古刹,对山川自然、宗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感悟。因此,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杜甫的诗歌以及诗人在庐山宝峰寺的修行体验。 其次,从诗人的生平经历来看,他在北宋末年担任地方官员,后因战乱避居庐山,成为当地的文人和隐士。在这段时间里,他关注民生疾苦,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篇。这首诗正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金兵入侵,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远离尘世,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以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正是诗人在这段时期对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