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宝峰读驹父壁间诗次其韵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宝峰读驹父壁间诗次其韵二首 其一
兔迒通一线,笋舆度千寻。 隔林见潭影,迎客有铃音。 梵呗出广殿,飞舞来珍禽。 履此胜绝境,一清尘虑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洪炎"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此人在历史或文化中的地位并不显著,因此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兔子的小径通往唯一一条线,小轿子经过漫长的路程。 穿过树林能看到潭水中的倒影,迎接客人有铃声作伴。 从宽阔的寺庙中传出梵唱,珍稀的鸟儿在飞旋舞蹈。 在这片美好至极的地方走过,一颗忧虑的心也变得清澈透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兔迒:指兔子的脚印。这里形容山间小道。 2.笋舆:竹子做的轻便小车。这里用来形容在山区行进的交通工具。 3.度千寻:形容山高路险,登涉艰难。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4.隔林见潭影:描述了山间的景致,透过树林可以看到潭水的倒影。 5.迎客有铃音:铃音,风吹铃铛的声音。这句描绘了山中寺庙的风铃声欢迎来访的客人。 6.梵呗:佛教念经的声音。广殿,宽大的寺庙大殿。 7.一清尘虑心:表达游览胜地后心灵得到净化,忘却世俗纷扰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宝峰的所见所闻。首联描述了到达宝峰的路径和深度,暗示诗人跋山涉水来到此地的艰辛;颔联通过“隔林见潭影”与“迎客有铃音”展现出宝峰神秘而静谧的氛围;颈联写到了寺庙传来的诵经声以及鸟类在珍禽飞舞的场景,渲染了宝峰的自然与人文景致;尾联则表达了身临绝妙的景致使得诗人杂念尽消、心灵清静的意境。整首诗既体现了宝峰的自然景观之美,又传达了诗人感悟禅宗哲学的过程,展现了宋代诗人以山水为寄托,抒怀寓情的文人审美取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宝峰读驹父壁间诗次其韵二首 其一》,由宋代诗人洪炎创作于公元1144年。这一年,洪炎正处在他的一生中的青年时期,作为一个学者和文人,他常常游历名山大川,寻找创作灵感。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相互交流切磋诗歌创作的心得。 在这一时期的宋代,科举考试制度已经十分完善,士人阶层日益壮大,文化氛围浓厚。文人墨客热衷于品鉴诗歌、切磋技艺,他们以诗会友,抒发胸臆。这一现象在江南地区尤为明显,许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形成了一个文学团体,即著名的“江南四大家”。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洪炎与他的朋友驹父共同游历了宝峰山,并在壁间发现了驹父的诗作。他被驹父的才华所吸引,于是决定效仿驹父的诗歌风格,写下了这两首诗。通过对驹父诗歌的赞美和学习,表达了洪炎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