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
铸时天匠待英豪,紫焰寒星匣倍牢。
三尺何年拂尘土,四溟今日绝波涛。
雄应垓下收蛇阵,滞想溪头伴豹韬。
惜是真龙懒抛掷,夜来冲斗气何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铸造的天才等待英雄豪杰,紫色火焰和寒冷星辰守护着坚固的剑匣。三寸宝剑何时能拂去尘土,四海波澜今天已平息波涛。英勇的人应在垓下聚集破敌,停滞的思考则在山间溪流伴随兵法。可惜真正的龙形之剑不愿轻易出鞘,夜晚冲击北斗的气势是多么高昂。
去完善
释义
1. 铸时天匠待英豪:指古剑铸造的时候,等待的是英勇豪杰之士。
2. 紫焰寒星匣倍牢:形容剑鞘上有紫色的火焰和寒星图案,制作非常牢固。
3. 三尺何年拂尘土:这里的三尺代指宝剑,表示宝剑已有多年没有使用,上面的尘土已经积满了。
4. 四溟今日绝波涛:四溟,泛指四海。这句诗描绘了平静的海面,没有任何风浪。
5. 雄应垓下收蛇阵:这句诗借用项羽的故事,比喻英雄应该英勇作战。
6. 滞想溪头伴豹韬:滞想,停止思考;豹韬,兵书。这句话暗示放下刀剑,不再征战。
7. 惜是真龙懒抛掷:真龙,比喻杰出的人才。这句诗表示惋惜,因为人才不愿意出来发挥才干。
8. 夜来冲斗气何高:冲斗,即“冲斗牛”,是古代对天空中流星雨的称谓。这句诗表达了在夜晚,宝剑的灵气直冲云霄的气势。
去完善
赏析
《古剑》谭用之此诗描绘了一把古老的名剑,寓含着诗人对英勇豪迈之士的崇敬和对国家民族的热情关心。“铸时天匠待英豪”揭示了此剑乃为英勇之人所造,它象征着豪情壮志和勇毅精神。“紫焰寒星匣倍牢”描述了剑匣材质坚固,暗含这把宝剑价值连城、非凡之物。
接下来,诗人在第三联中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三尺何年拂尘土,四溟今日绝波涛”。这表达了英雄豪杰在历史长河中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却能传承千古,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永不平息。
然后,在第四联中,诗人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用“雄应垓下收蛇阵,滞想溪头伴豹韬”赞美了英勇之士冲锋陷阵的威猛气势,并寄托了自己希望那些潜伏在民间的英雄能出世发挥才干的愿望。
最后,诗人以“惜是真龙懒抛掷,夜来冲斗气何高”收尾,巧妙地传达了即便真龙般的人物也需抛却慵懒、奋发向上的观念。而宝剑夜间冲击北斗的意象,则体现了其内心的激情和壮志凌云的抱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剑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富有历史感和责任感的诗人的形象。他以古剑喻英雄豪杰,强调英雄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英雄豪杰的精神敬仰和内心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剑》是唐代诗人谭用之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即唐朝晚期。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谭用之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起伏。他曾为官,但由于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辞官回乡。他在乡间过着清贫的生活,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生阅历,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创作《古剑》时,谭用之以古剑为象征,表达了对忠诚、勇敢和正义的赞美。他通过讲述古代英雄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诚、勇敢精神的呼唤。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