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
花穗迎秋结晚红,园林清淡更西风。
织条尽日差差影,时落钓璜溪水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儿在秋天里结出最后的红色,园林的风景在秋风中显得越发清爽。绿色的枝条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时不时的还有鱼儿跃出水面。

去完善
释义
《红蓼》宋祁
花穗迎秋结晚红,园林清淡更西风。
织条尽日差差影,时落钓璜溪水中。
注释:
1. 红蓼:一种草本植物,属蓼科。红蓼的花穗在秋天变红,所以得名。
2. 园林清淡:形容园林里的景致清新淡雅。
3. 西风:指秋风。
4. 织条:指红蓼的茎和枝。
5. 差差:参差不齐的样子。
6. 钓璜:钓鱼用的鱼钩。这里指的是钓鱼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红蓼花秋天的美丽景象的诗。首句“花穗迎秋结晚红”,直接描述了红蓼花在秋天里盛开的美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次句“园林清淡更西风”则暗示了此时的气候已经逐渐凉爽,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把握。接下来的“织条尽日差差影”一句,通过“织条”和“差差影”的描绘,展现出了红蓼花在阳光下摇曳生姿的姿态,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而最后的“时落钓璜溪水中”则点明了红蓼花的另一种形态——落花,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光流逝、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蓼》是北宋诗人宋祁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9年,正值仁宗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在这一时期,宋祁作为文人墨客的一员,游历祖国大江南北,观察自然界的美景。红蓼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秋季盛开红色或白色的花朵,十分美丽。宋祁看到这种美丽的花朵,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和处境,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此时,宋祁已步入中年,人生经历丰富,但仕途坎坷。他曾经在朝廷任职,但因为直言不讳,多次受到排挤,无法施展抱负。这种不得志的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也对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疾苦有着深深的忧虑。
在诗歌中,宋祁通过对红蓼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用“水边开烂漫,霞外舞娉婷”来描绘红蓼的美丽,用“叹芳菲、又满长堤”来表达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