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不遇
闻说到扬州,吹箫有旧游。
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闻到过扬州,我曾有过吹箫的美好回忆。但来这里的人很多都不见了,他们是不是已经上了迷楼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扬州:唐代的江南地区城市,经济繁华,人口众多。
2. 吹箫有旧游:指诗人曾在扬州游玩过。
3. 人来多不见:指现在很难见到当年的人了。
4. 迷楼:据传为古代扬州的一处著名建筑,这里用来比喻繁华热闹的扬州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贾岛在寻找一位故友时,听闻对方可能在扬州,于是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这个著名的繁华之地。然而,尽管这里有很多他曾经一起吹箫的朋友,但终究未能找到故人。最后,诗人猜想这位朋友可能已经迷失在了扬州的繁华中,感叹时光流转和世事无常。整首诗以扬州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的怀旧与寻觅之情,以及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寻人不遇》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这个时期,贾岛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因诗歌才华受到当时的皇帝唐宪宗赏识,被任命为长江县尉,但因个性孤僻、不善交际,最终遭到贬谪,出任长江主簿。
在贾岛所处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中晚期,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然而,文学艺术的繁荣仍然延续了初唐时期的盛况,以杜甫、韩愈等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成为当时的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贾岛的诗歌独树一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寻人不遇》这首诗通过描述寻找朋友未果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松下问童子”一句,描绘了诗人与童子的对话情景,表现出诗人孤寂的心境。而“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则暗示了友人的行踪不定,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惆怅。总的来说,这首诗歌反映了贾岛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