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自然表白大师 其三
常感真公传隐诀,每言凡骨是仙材。
他时载挹浮丘袂,直在昆峰十二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常感激玄真公传授的秘密诀窍,总是觉得平凡之躯也能成为成仙的材质。将来某一天我会赢得那如同传说中的浮丘山人的认可,在众多的高台上攀登向顶峰。
去完善
释义
1. 常感:经常感知到。这里指文彦博对自然的感受。
2. 真公:此指道家真人,此处可能特指某位得道高人。
3. 隐诀:隐秘的道术或秘诀。
4. 凡骨:凡人筋骨,这里是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是凡夫俗子。
5. 仙材:仙人般的资质,比喻超凡脱俗的品质。
6. 他时:未来某个时候。
7. 载挹:犹言践行、实践。
8. 浮丘:传说中的仙人名,这里代指仙人的风度。
9. 袂:衣袖。
10. 昆峰:昆山,即昆仑山,中国神话中的神山。
11. 十二台:描述昆仑山上众多高台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表达诗人渴望与自然相融的心境为主线,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理想境界以及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传达出诗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以及对自己的期许。诗中“真公传隐诀”暗示了诗人所推崇的隐逸思想与道家修炼法门。诗人提到仙人道士往往认为平凡的肉体隐藏着超凡的素质,揭示出诗人自身怀揣着出世之志。诗人又想象有朝一日能像浮丘那样飘然离世,登上仙境中的十二重天。这首诗以含蓄、深沉的手法将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自然表白大师 其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文彦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9年,即北宋仁宗嘉祐四年。在这个时期,文彦博正担任尚书左仆射,负责管理国家的行政事务,他在政治上的地位非常高。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文彦博已经历了多年的宦海沉浮。他曾经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到地方,后来又因为治理地方有方而得以回到中央政府任职。在这个过程中,他体验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文彦博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士大夫,他对佛教也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在这首诗中,他以自然表白大师为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