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系乐府十二首。贱士吟

标题包含
系乐府十二首。贱士吟
南风发天和,和气天下流。能使万物荣,不能变羁愁。 为愁亦何尔,自请说此由。谄竞实多路,苟邪皆共求。 尝闻古君子,指以为深羞。正方终莫可,江海有沧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元结(719年-772年),字次山,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 元结年轻时就才华横溢,他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历任右金吾兵曹参军、监察御史等职。在安史之乱期间,元结组织义军抵抗叛军,保...查看更多
彼岸之澄
去完善

译文
南风吹拂着天空,和煦的气氛弥漫在天地间。它能促使万物生长繁茂,却难以驱散内心的羁绊与忧愁。为何忧愁?且听我娓娓道来。世道充满众多钻营之途,心怀不轨的人竞相追求。我曾听闻古时的贤者,认为这是极为羞愧之事。端正己身,守持正道终究是不可能的吗?那么就在江海深处寻找那片静谧的绿洲吧。
彼岸之澄
去完善
释义
1. 南风:南方吹来的和风,象征和平与繁荣。 2. 和气:和谐之气。 3. 变羁愁:改变被束缚的忧愁。 4. 为愁:为什么感到忧愁。 5. 尔:这里,如此。 6. 请:请求,询问。 7. 此由:这个原因。 8. 谄竞:巴结竞争。 9. 实多路:实际上有很多途径。 10. 苟邪:不正派的行为。 11. 皆共求:都在追求。 12. 尝闻:曾经听说过。 13. 古君子: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14. 指以:指着某某事物认为。 15. 深羞:深感羞愧。 16. 正方:正直的道理。 17. 莫可:无法实现。 18. 沧海:大海,这里是形容广阔的天地。 19. 沧洲:水边的地方,这里是形容隐逸之处。
彼岸之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以“南风”开篇,寓意着大自然的温暖和繁荣,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揭示了这温暖的南风并不能消除人们的忧愁和困境。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那些为追求名利而屈从谄媚的人,以此表达出他对这些行为的深深厌恶。最后,诗人借古君子之口,指出这是深深的羞耻,同时也暗示着自己宁愿远离尘嚣,到那遥远的大海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充满了对于现实世界深深的忧虑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彼岸之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系乐府十二首。贱士吟》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8年前后,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时期,战争使得民生疾苦,政治腐朽,文人墨客的出路亦变得艰难。元结作为一个关注民生的文人,他的诗作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元结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在战乱中失去了亲人,官场生涯也颇不顺利。然而,正是这种人生经历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百姓的苦难。因此,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一个贫贱之士的遭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于战争的破坏,社会秩序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官僚阶层则利用权力为所欲为,甚至贪污腐败,导致民生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像元结这样的正直文人在官场上很难有所作为,他们只能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总之,《系乐府十二首。贱士吟》的创作背景是动荡不安的安史之乱时期,诗人元结正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揭露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诗篇。
彼岸之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