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风闷坐戏成六言一首示云岑
梦觉无两庄子,是非只一东坡。
颜渊箪食为乐,启期带索行歌。
鲁侯不遇天也,伯寮其如命何。
世事如棋新局,人生落叶辞柯。
谁人见张平叔,何处觅蓝采和。
且服单方妙药,般若波罗蜜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梦醒之后并无两个庄子,是与非仅有一个东坡。
颜渊以箪食为乐,启期虽贫困却能够唱歌。
鲁侯无法遇到天时,伯寮又能如何对抗命运。
世间事如同棋盘的新局,人生就如落叶告别树枝。
谁能看见张平叔,又在哪里能找到蓝采和。
姑且服用这单方良药,得到的是般若波罗蜜的智慧。
去完善
释义
1. 庄子:指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此处是作者以自己梦境中的庄子自比,体现作者超脱的心态。
2. 东坡:指苏轼,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成为后世文人崇尚的精神坐标。这里是作者以苏轼作为对比,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3. 颜渊:孔子弟子,以安贫乐道著称。此处用来表达作者对贫贱不移的道德情操的赞赏。
4. 启期:即孔子的学生曾参,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相传他曾穿着破烂的衣裳仍然乐观地唱歌。此处与颜渊一同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儒家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5. 鲁侯:指周公旦,他在周武王去世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后世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这里用以衬托伯寮的遭遇。
6. 伯寮: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直言进谏而受到陷害,被晋景公下令赐死。这里用伯寮的故事来表达对正直之人遭遇不幸的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7. 张平叔:唐朝道士,因求仙炼丹而著称,被尊为道教三祖之一。这里借用张平叔的形象,隐含作者期望长生不老的愿望。
8. 蓝采和:传说中八仙过海之一的仙人,他以浪迹天涯、游戏人间为乐事。这里借蓝采和形象象征隐逸之士的超脱生活。
9. 单方妙药:中医术语,指仅用一种药材制成的药。这里表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单纯和朴素的态度。
10. 般若波罗蜜多:佛教术语,意为到达彼岸的智慧,这里用来表达作者追求智慧、解脱烦恼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感风闷坐戏成六言一首示云岑》是南宋文学家、诗人郑清之所作。诗人在诗词中表达了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世事的感慨。整首诗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强调顺应自然,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人生哲理。
首联“梦觉无两庄子,是非只一东坡”,把庄子和东坡两个历史人物进行了对比,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庄周在梦中化为蝴蝶,醒来后分不清是自己做梦还是蝴蝶做梦;而苏轼虽然身处逆境,却始终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哲学。
颔联“颜渊箪食为乐,启期带索行歌”,引用了颜渊和启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看法。颜渊在简陋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快乐的心情,启期则是在贫困的生活中高歌前行,这些都体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颈联“鲁侯不遇天也,伯寮其如命何”,诗人通过鲁侯和伯寮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鲁侯虽然才华横溢,但因时运不济而无法施展抱负;伯寮虽有才学,却因命运不济而无法有所作为。诗人认为这些都是天意使然,人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尾联“世事如棋新局,人生落叶辞柯”,诗人以棋局和落叶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世事变化无常和人生的短暂。世事如同棋局,不断发生变化,而人生就像树叶一样,终将凋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世事变幻的深沉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风闷坐戏成六言一首示云岑》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六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大约是公元125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蒙古势力不断南下侵扰,中原地区战火纷飞,民生凋敝。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出生于浙江瑞安。他自幼勤奋好学,后来入仕为官,历任参知政事、右丞相等职务。在任期间,郑清之曾多次力挽狂澜,为国家稳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政治斗争激烈,他在晚年被迫辞去相位,退居江湖,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郑清之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感风闷坐”四字充分展示了诗人在面对战乱时的心情。他借这首诗向友人云岑倾诉内心的苦闷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坚定的信念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