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归湖南
湖南树色尽,了了辨潭州。雨散今为别,云飞何处游。
情来偏似醉,泪迸不成流。那向萧条路,缘湘篁竹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南一带景色已完全显现出来,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潭州的位置。雨后我们要分别,云儿飘向何方去漫游。情感涌来如醉意,泪珠迸裂却未成流。沿着那条荒凉的路,靠着湘江畔的竹林,心中满是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湖南:地名,指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长江中游以南。
2. 树色:树木的景色或颜色。这里指湖南省的自然风光。
3. 了了:看得清楚、明了。
4. 潭州:古地名,即今天的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湖南省省会。
5. 雨散:指雨停后天空中的乌云散去。这里用来比喻离别。
6. 云飞:云朵飘散,这里象征离别的情景。
7. 游:漫游,游历。这里是说云飞的地方代表了友人将要去的地方。
8. 情来:情感涌上心头。
9. 偏似醉:仿佛有些醉意。
10. 泪迸:眼泪涌出。
11. 成流:成为流动的泪水。
12. 那向:通向哪个方向。
13. 萧条路:荒寂的道路,这里形容孤独寂寞的旅程。
14. 缘湘:沿着湘江。
15. 篁竹:竹林,这里特指湖南省湘西地区的竹林。
16. 愁:忧愁,伤感。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杨凝创作的送别诗《送客归湖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唐朝中期,大约公元750年左右。
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由于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和皇帝对文学的青睐,许多文人士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成为官员。杨凝便是其中的一位文人。他才华横溢,仕途顺畅,曾担任过御史、尚书郎等职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政治环境变得日益腐化,皇权渐弱,宦官、权臣争权夺利,导致国家动荡不安。杨凝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和责任。
公元750年左右,一位友人即将离开京城返回湖南故乡,杨凝为此写下这首《送客归湖南》,以表达对友人的关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杨凝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他在面对动荡时局中所表现出的坚韧和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