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花
五马踟蹰在路岐,南来只为看花枝。
莺衔蝶弄红芳尽,此日深闺那得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匹骏马在路上踌躇徘徊,从南方归来只是为了观赏美丽的花儿。黄莺和蝴蝶围绕着盛开的花朵翩翩起舞,而此刻深闺之中的她却无法知道此情此景。
去完善
释义
1. 五马:代指官员或贵人;
2. 踟蹰:犹豫不决,来回走动;
3. 路岐:道路歧路,这里比喻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4. 南来:从北方到南方;
5. 花枝:开花的枝条,这里指春天景象;
6. 莺衔:黄莺鸟衔着花蕊;
7. 蝶弄:蝴蝶飞舞玩弄花朵;
8. 红芳:红色的花朵;
9. 尽:凋谢;
10. 深闺:女子的住处,这里是诗人想象中的女子居处;
11. 那得:怎么可能知道;
12. 知:知道,了解。
去完善
赏析
《残花》是唐代诗人杨凝创作的一首描绘暮春景象的七言诗。这首诗通过描述春天的消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时光的惋惜之情。
首句“五马踟蹰在路岐”中的“五马”指的是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队,这里用以形容诗人的身份地位。而“路岐”则指道路上的岔路口,象征着人生道路的选择。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徘徊不定的心情,暗示了他在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境。
次句“南来只为看花枝”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人生选择的进一步阐述。诗人南下只为了欣赏美好的花朵,隐含着诗人渴望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然而,这里的“花枝”也可以理解为比喻美丽的事物,暗示诗人对于短暂、易逝的美好事物的留恋。
第三句“莺衔蝶弄红芳尽”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黄莺叼着蝴蝶飞舞,红花渐渐凋谢。这一句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绘,展示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情景。同时,这一句也寓含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最后一句“此日深闺那得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的感慨。在这句诗中,诗人想象着深闺之中的女子尚未察觉到春天的消逝,从而体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常感和无奈感。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消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时光的惋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残花》是唐代诗人杨凝于贞元年间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在这个时期,杨凝担任监察御史一职,在政治生活中积极进取。然而,他在个人情感上却充满了忧伤和无奈,这也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杨凝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斗争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杨凝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对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他以残花为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人生的深刻领悟。
在《残花》这首诗中,杨凝以残花自喻,表达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挣扎与无奈。虽然他身处高位,但他内心仍充满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残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生命的短暂和美丽,以及岁月的无情。这种深沉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