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寻僧元皎因病

标题包含
寻僧元皎因病
此僧迷友著,因病得寻师。 话尽山中事,归当月上时。 高松连寺影,亚竹入窗枝。 闲忆草堂路,相逢非素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关于寻找僧侣师傅的古文诗。我将其译为现代白话文如下: 这位僧人朋友迷失了方向,因此需要寻求师傅的帮助。 他们在山中谈论了许多事情,直到月亮升起时才准备回家。 高高的松树连接着寺庙的影子,稀疏的竹子映入窗户的枝头。 闲暇时回忆曾经的草堂之路,他们这次相逢并非预先约定。
去完善
释义
1. 迷友:指迷失的朋友,这里指那些隐居山林而失去联系的朋友。 2. 著:动词,留下、遗留的意思。 3. 山中事:指的是隐士们在山中的生活琐事。 4. 亚竹:低矮的竹子,这里指靠近窗户的竹子。 5. 草堂:指简陋的居所或茅屋。 6. 素期:指平时无约而偶然相逢的时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人元皎的相遇和交谈。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疾病的关切,同时也表现了山中修行的禅意与宁静。在描述元皎生病的过程中,诗人表达了他的担忧之情。通过“话尽山中事”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入的交流和友谊。而“归当月上时”则意味着他们在月夜时分分别,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不舍。 紧接着,诗人在第二联描绘了山中的景象:“高松连寺影,亚竹入窗枝。”这一句通过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林之中的景色,以及寺庙周围的树木、竹子等自然景物,使人们仿佛置身于这宁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佛家的静谧。同时,这也是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手法,隐含着对友人元皎的深挚情谊。 末联“闲忆草堂路,相逢非素期。”则揭示了诗人与元皎的机缘巧合。虽说是“非素期”,但却凸显了此次相逢的可贵。这两句不禁让人想起那句俗话:“人生何处不相逢。”正如我们人生中的每一次邂逅,可能都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温暖和惊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天宝年间,诗人杨凝创作了这首《寻僧元皎因病》。这一时期,唐朝国力达到顶峰,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唐诗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杨凝作为一名官员,在天宝年间多次被贬谪。他曾在长安担任尚书郎,但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来,他又因不满权臣李林甫的专横而遭排挤,再次被贬至端州。这种波折不定的人生经历,使得杨凝在诗歌中表达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寻僧元皎因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寻找友人元皎的过程中,了解到元皎因病未能相见时的复杂心情。在诗中,诗人通过对病中的友人的关切之情,表达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病痛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