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
河畔多杨柳,追游尽狭斜。春风一回送,乱入莫愁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边的柳树很多,大家沿着曲折的小路追逐嬉戏。当春风吹过的时候,柳絮飘散到莫愁的家门口。
去完善
释义
1. 柳絮:指飘散的柳絮,也是这首诗的题目。
2. 杨凝:唐朝诗人,字景骏,华阴人。
3. 河畔:河边的意思。
4. 多杨柳:指的是河边种有很多柳树。
5. 追游:追逐游玩。
6. 尽:都是。
7. 狭斜:狭窄曲折的小路。
8. 春风一回送:春天的风一吹过来。
9. 乱入:胡乱进入。
10. 莫愁家:指女子的住处。
去完善
赏析
诗人杨凝的这首《柳絮》,生动地描绘了柳絮飞扬、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诗的开篇,诗人以“河畔多杨柳”起笔,点明了柳絮产生的环境背景——河畔边繁茂的柳树。紧接着,诗人描述了人们追逐嬉戏的场景——“追游尽狭斜”,传达了人们趁春光明媚时出游的喜悦心情。诗人把这两个画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接下来的两句——“春风一回送,乱入莫愁家。”更是充满了情趣。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柳絮生命力,表达了春风轻拂之下,柳絮纷飞的情境。而“莫愁家”则寓意了温馨的家园,此处诗人通过柳絮误入莫愁家的景象,寄寓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怀念。总之,这首诗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的生活情景,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絮》是唐代诗人杨凝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大约是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诗歌创作也十分活跃。杨凝作为一名文人,对自然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就是通过对柳絮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时,杨凝正处于中年时期,他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在朝为官,后因故辞官回乡。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也使得他能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诗歌创作之中。在这首诗中,杨凝通过描绘柳絮随风飘散的景象,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在唐朝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存在。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或许也正是在反思社会现实,表达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同时,这个时期的文人们崇尚闲适的生活方式,喜欢寄情山水,以诗词歌赋抒发自己的情感。杨凝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不例外。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还能体会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