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归常州
行到河边从此辞,寒天日远暮帆迟。
可怜芳草成衰草,公子归时过绿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到河畔就此告别,天气寒冷太阳已落远去的船帆慢慢悠悠。
可惜芳草已变成枯萎的草地,公子回去的时候已经过了绿意盎然的季节。
去完善
释义
《送客归常州》注释如下:
1. 送客归常州:题目。这首诗歌是写给即将回到故乡常州的友人。
2. 行到河边从此辞:行,行走;河,指长江;从此辞,指离开这里,往故乡常州的方向前行。
3. 寒天日远暮帆迟:寒天,指冬季寒冷的天气;日远,太阳落下的地方越来越远,表示天色渐暗;暮帆,傍晚时的船帆;迟,迟缓,表示船帆在寒冷的夜晚中行进缓慢。
4. 可怜芳草成衰草:可怜,表示可惜;芳草,指春天的草;衰草,指秋天的草,这里用来形容季节的变化。
5. 公子归时过绿时:公子,古代对士人的尊称,这里指友人;归时,归来的时候;过绿时,过了春季绿意盎然的时候,这里用来形容友人在冬天或秋天回到家乡。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行到河边从此辞,寒天日远暮帆迟”,以“河边”“辞”开篇,表达出离别之情。诗人描绘了一幅画面:随着日色渐晚,船只逐渐远离岸边,离别的场景逐渐淡去。通过“寒天日远暮帆迟”,流露出诗人在别离之际的依依惜别之感。
颔联“可怜芳草成衰草,公子归时过绿时”,则将视角转移到自然景物之上。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芳草”“衰草”的对照,以及“绿时”与“公子归时”的映衬,表现出了时光流转、岁月蹉跎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送别之际春光易逝,离愁难遣的心境。
全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通过对别离、时光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客归常州》是唐代诗人杨凝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天宝年间(742-756年)。
杨凝于唐玄宗在位时进入朝廷为官,但由于宫廷权谋斗争激烈,他受到排挤,最终在天宝年间被贬为果州刺史。在这段时间里,杨凝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们常常聚会赋诗,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唐朝的天宝年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唐玄宗沉浸在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中,疏于政务;另一方面,宦官李林甫和杨国忠争权夺利,导致朝政混乱。这种时代背景使得许多有抱负的文人感到失望,他们渴望建功立业,但现实却让他们处处碰壁。
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凝写下了这首《送客归常州》,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句中的“江边枫叶红”、“桥下水流东”等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